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团造车实锤:将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并计划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为建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所做准备,初期将投资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还会投资100亿美元作为投资额,且此次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的首席执行官。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的小米集团,之前屡次否认造车传闻,此次小米官宣造车是瞧见了机遇还是为了蹭一波热度?

此前,有相关消息称,小米在2020年全年手机出库量达1.49亿台,全年营业额为2459亿元,所以对于资金储备量,小米拥有绝对的资金支持。

在资金方面小米做了充足的准备,其次就是要解决汽车供应链的问题。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近期还在招募中。早在之前就有消息称小米将联手长城汽车推出智能电动汽车,双方也正在商谈相关事宜,也许小米与长城可能将在下周宣布合作关系。对于此次消息,小米高层并未作出任何答复。而后长城也澄清了这则传闻,称消息不属实,但是由于这波热度,双方股市也迎来了一定的涨幅。长城汽车港股涨幅扩大10%,长城A股涨停,小米集团也涨7.3%。

早在2013年雷军见到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有造车的想法,并多次立项进行调研。后面几年的时间内小米也相继投资了蔚来、小鹏汽车。至目前为止,小米自身生态链企业就有睿米科技、车米科技等车载智能产品公司,旗下也要相关的智能新车记录仪、智能倒车镜等汽车配件设备。此外,小米还有一定的国际专利加持,汽车行业拥有约800余项的专利权,13.67%专利列为国家专利,主要是以功能性开发为主。

近几年,不少外资企业与新势力车企对步入新能源行业蠢蠢欲动,甚至有美公告表示,通过收购控股权而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企业中也有不少加入了新能源行业。例如阿里集团,与上汽合资成立智己汽车、百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与吉利共同组建新汽车公司、富士康与吉利、法拉第探讨电动汽车的相关事宜。种种事件表面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有多宽广,不仅如此,各个合资企业,甚至当下位居前列的科技企业也想分得这杯羹。

制造新能源汽车不仅仅需要技术与资金的支撑,安全性往往也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首要条件。特斯拉频繁发生的着火事件让不少消费者心寒。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不仅花了钱连生命安全还不能得到保障,对产品的信任也逐渐消耗;而对企业来说,也少了一群品牌的支持者,在经济方面,企业也需要花更多的钱来修复产品。近日的新华社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这类现象表示过:一定要挤掉泡沫,降降虚火,多方面发展,多层面经营。

新能源汽车两大核心部件:一是动力电池;二是汽车芯片。而目前动力电池方面,大多汽车续航里程均在500-600左右,而尚未有突破1000km里程的纯电动汽车;至于汽车芯片,前不久芯片短缺事件让各个汽车企业均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让蔚来汽车停工5天,可见一个成熟的汽车制造商拥有芯片制造厂是多么的重要。而此时面对国际巨头的伺动,小米步入新能源行业能否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