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小米造车的传言络绎不绝。一边的“造谣”,另一边小米也忙着辟谣。但近日小米官方正式宣布将进军汽车市场。事实证明,所谓“谣言”在很多时候已是既定的事实。

昨日,小米集团今日发布公告官宣造车。公告称,小米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额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并由雷军亲自挂帅。而这一消息随后也在雷军在个人微博中得以证实。

而作为以手机制造商起家的品牌,自小米传出将跨界汽车行业时就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关注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质疑的声音,毕竟隔行如隔山,造车并非一件易事。如若没能成功,结果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欠122亿”的乐视。

小米要造车,首先攻克的就是资金投入问题。毕竟造车投入的资金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小则几百亿,大则上千亿都是常见的事情。根据小米的计划,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投资为100亿人民币,这还不是全部,只是首期投入。在未来十年当中还将陆续投入百亿美元,从投资的体量来看,用100亿人民币开局不多不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值得一提的是,小米CEO雷军也将亲自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可见进军汽车行业小米是认真的。

除了资金问题,上面也提到隔行如隔山,在汽车领域小米等同于小白。没有完整的生产流程,更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因此小米想要造车就要选择类似苹果的模式,收购亦或是代工。言外之意,小米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本就是手机电子行业出身,在软件方面小米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下场制造则需要找到第三方来代工,毕竟硬件产量从来都不是小米的强项。找到合适的造车合作伙伴,无疑是小米当下最稳妥风险最低的选择。

当然,一款智能纯电动车想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必须定位清晰。众所周知,小米的电子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以高性价比著称,如果继续走物美价廉的路线,微型电动市场已经有了五菱宏光MINI(参数|询价) EC这样的“神车”存在,显然做第二个五菱宏光(参数|询价)不太可能;性价比高的纯电动轿车领域也早已经被比亚迪所霸占,其地位自然也不是随便可撼动的。基于此,雷军表示,小米的第一款车不会走廉价路线,但价格也不会太高,是一台定价在15万以内的SUV。在国产智能纯电动车领域,这样的定位还算靠谱,但落脚点还是在产品上,只要有过硬的产品实力都能被市场接受。

说到产品实力,对于一款纯电动汽车而言,它的三电技术尤为关键。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特斯拉、比亚迪等少数几家车企之外,真正在这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车企并不多。很多车企都是选择外购技术的方式,当车辆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到底是车企自己背锅还是供应商来负责呢?按照如今纯电动车发生车辆安全事故的频率来看,这是一个极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件。

但咱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比如目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就有做得不错的。通过和供应商共同研发、采购的模式,照样风生水起,做大做强。但它们拼的不是产品技术,而是更多地专注于车辆的智能领域。相比那个只会制造机械零件的汽车旧时代,如今早已经发展到了追求科技的新时代;不然哪会有那么多互联网、电子大佬们纷纷想来汽车行业”掺一脚“。

小米此次官宣造车是否就意味着“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稳了呢?在我看来,恐怕还得打个问号。毕竟造车并非一日之功,等待小米的考验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