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产业来到变革的十字路口,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作为负责的世界大国,以及全球汽车销量最大单一市场,低碳成为中国和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共鸣。

南北极的冰川加速消融,青藏高原的雪线持续攀升,水城威尼斯的建筑受到威胁,各国沿海城市可能将因海平面上升面临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还凸显在方方面面,温度升高导致的各种疾病、恶劣天气……

也难怪,不少国家都急了——加强清洁能源使用、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各种招数都招呼上。更重要的是,于是乎国际社会终于展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接连签订生效。

因此,当汽车产业来到变革的十字路口,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作为负责的世界大国,以及全球汽车销量最大单一市场,低碳成为中国和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共鸣。

如何在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加速节能减排,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低碳化,造富全人类,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课题。

“我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汽车行业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汽车产业制度深化改革以及扩大开放,将有助于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正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如是说。

2020年12月28日,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简称“2020汽车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

与以往关注汽车产业当下发展不同,此次蓝皮书以“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道路”为主题,深入探讨汽车产业碳中和意义、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2060年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建议。

“2020汽车蓝皮书”由总报告和主题研究组成。其中,总报告从中国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和2019-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两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根据汽车产业自上而下的减排需求和自下而上的减排潜力,提出以“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分阶段实现碳中和长远目标,并提出汽车产业碳减排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公共事务与合资企业事务负责人刘云峰表示,“与我国碳中和目标相契合,大众汽车集团的碳中和愿景是通过全产品生命周期碳减排,预计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

作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最高的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计划,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与合资企业伙伴在中国电动出行领域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并于2025年前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从而将电动车型在集团产品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和低碳的未来迈进。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已推出两款本土化生产的纯电动ID.车型;佛山和安亭MEB工厂也已正式投产,电动汽车年产能总和将达到60万辆。未来,随着大众汽车对原“江淮大众”合资股比提升至75%,并取得控股权,MEB平台也将落户安徽。

除了大众汽车集团,丰田汽车、本田汽车、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等跨国汽车品牌,也将在中国大力布局电动化汽车产品,加上本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重要支撑,中国汽车工业有望对全球低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