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S(参数|询价)和Model X(参数|询价)在这两天终于迎来一波改款——虽然它们脸上没怎么多修饰,但内饰和性能表现的改动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今天我们干脆来个不对称对比:和其他品牌的旗舰型号相比,毛豆S/X在理念上有哪些差异?

内饰设计之争

奔驰:我刚把屏幕拉长,你又给拍扁了?

关于“整个前排就放一面屏”的设计,特斯拉算是在大批量生产车型中起头的那个,从最早那代Model S开始就是这种思路。

尽管“把开关整合进大屏”的做法现在看来未必合理,但这种设计已经被特斯拉们带出了“科技感”和“简约”的节奏,昔日自视为“标准制定者”的奔驰也没法免俗:既然特斯拉喜欢在中控整个竖着的大屏,那作为奔驰风向标的S级干脆也这么设计算了……

后面的事你也看到了:改款后的特斯拉旗舰——Model S又把竖着的大屏横了过来。

这么做是不是故意勾心斗角,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只能说,如果真要大屏统治前排内饰,那还是EQS上那个MBUX Hyperscreen三合一大屏(见下图)更诱人:一块方屏幕塞中间多少带点汽配城风格的遗留,要体现未来感和优雅,还是铺满比较合适。

而且,奔驰这边的设计,其机械感还是更能体现传统车企对汽车的理解。相比之下,Model S更像是一件电子产品,这让二者的目标受众迥然不同。

说到电子感,那就不得不提到Model S的另一个亮点:宛如游戏手柄一般的方形方向盘。为了进一步追求所谓“简化设计”,新Model S/X的方向盘上只有两个圆形控制钮,不规则形状的外圈也没有绕转向柱一整圈。

这种求异思路,让我想起PC作为商品刚刚开始普及的80~90年代前后,那一票想要表现电子技术和科技感的概念车。什么环抱式设计、液晶仪表盘、三大屏……这些概念前人早都玩过了,硬件虽然古老点但设计感丝毫不逊色:

所以,再过若干年,人们再回顾今年这款Model S时,会不会也产生“潮流就是轮回”的感觉呢?也许吧。当然,“考拉脑袋”的梗,Model S应该是后无来者了:

哦对了,虽然国内法规没要求方向盘必须是圆的,但Model S/X这个方形方向盘要想转一圈还是会把胳膊拧成麻花。这种设计能否真正进入国内市场,可能还存疑。

驾驶体验之争

保时捷:你们新势力咋还整老美国车那套?

特斯拉重视性能吗?很难说不重视,他们第一款民用产品就是敞篷小跑车特斯拉Roadster(参数|询价)。在低调了一阵之后,他们又在前两年整了个Model S Plaid,随后又在这次Model S的改款中将其降价。

另一边,要说哪家传统车企一直以性能著称、最近又开始涉足纯电动车,保时捷大概当仁不让。对于刷圈,Taycan(参数|询价)的狂热程度不亚于保时捷其他车型。拿它和特斯拉这边比较一下,大概也会挺有意思。

保时捷眼中的特斯拉(尤其是Plaid版本),会是怎样一幅画像呢?也许我们能从双方对车辆性能的侧重点中找到答案。相比保时捷,特斯拉更惯于向买家强调其车型的重量分配和短途加速的优势,但对底盘调校本身却较少提及。嗯,这种风格很美式性能车。

而对于Model S Plaid在北环刷记录的经历,特斯拉的做法也和欧洲人不太一样:先说要用Model S跑,然后憋一辆刷圈特供版,刷完再说特供版量产的事儿。这种做法,像不像60年代福特拿GT40针对法拉利的那波套路?传统车企不提这事儿,也只是心照不宣。

要说侧重强调加速能力有什么好处,那就是特斯拉的宣传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和信服:你想,就算是玩赛车游戏,不也是套用别人现成调校、懒得自己琢磨的玩家更多么?一个道理。想要强调品牌腔调自然可以选保时捷;而公众眼中,只要有一个张扬的特斯拉就够了。

定价策略之争

宝马:我才赚完吆喝,你先歇歇行嘛……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宝马,主要还是iX3正好赶在这两天官降了7万,且宝马承诺会给之前的车主补偿差价。而iX3之所以会降价,销量和讨论度有所不足应该是核心原因(下图来源:搜狐汽车)。

市场保有率本就不高,再加上之前宝马的销售终端已经在降价卖车,补偿车主的成本并不高,还能赚个吆喝;而且这波降价完,iX3的官方指导价就和同级别的Model Y(参数|询价)(选装FSD之后)针锋相对,宝马应该也能多一点市场自信。

等等,宝马好像忘了一点: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善变,试探市场的意图远大于调整供需关系。这和传统车企生怕自降身价的思维完全不同,简直就是自负。

我们不妨来看看新Model S上的变化:特斯拉介绍,Model S Plaid+将使用最新的4680电芯,充放电性能更高、价格也相对更低。可以想象,未来Model Y倘若也开始在部分型号使用4680电芯,那么其价格也将有进一步下调的余地。更何况,随着Model Y国产化进程的继续,其价格本身就会逐步下降。

再往后推,iX3还会继续飙血式降价吗?大概率不会。这也许也是新旧两类车企对定价策略认知——或者说目标群体的消费观理解上的最大差异。

写在最后

纵观上面三个方向,传统车企和特斯拉对于自己的代表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这实际上正是他们和买家互相选择的重要手段。就情感而言,买车要的就是共鸣感,无论设计、体验还是定价策略,只有共情才能为彼此带来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