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用来形容当前的日产汽车再合适不过。

根据日产此前发布的今年第一财季(2020年4-6月)财报来看,日产在第一财季的净亏损达到了28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是11年来首次在第一财季中出现亏损。而财务上的恶劣表现,主要源于销量的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4-6月日产全球销量为64.3万辆,同比下滑47.7%,几近腰斩。并且,日产在日本、美国两大核心市场的降幅分别达到了33.7%、49.5%,表现不尽人意。

但在中国市场,日产却拿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成绩。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日产在华销量高达12.1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已经连续五个月实现反弹;今年累计销量71.7万辆,同比下滑13.2%。其中,最核心的东风日产7月销量为9.4万辆,同比增长13.5%,今年累计销量也达到了54.5万辆。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日产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已经足够出色。

四大主力车型表现稳定

日产在华亮眼的销售表现,主要功臣是轩逸(参数|询价)、天籁、奇骏(参数|询价)、逍客(参数|询价)四款车型。轩逸自无需多言,常年位居轿车销量榜前列,7月销量更是达到46,851台,同比增长65.0%,再一次超过朗逸(参数|询价)夺得轿车月度销量冠军。按照这个势头来看,朗逸短时间内将无力和轩逸竞争,后者今年大概率也将夺回去年丢失的全年销冠。

天籁稍显逊色,但7月销量也成功突破万辆大关,为10,161台,同比增长20.5%。和雅阁(参数|询价)、凯美瑞(参数|询价)这俩第一梯队的产品比起来,天籁在销量上的确已经掉了队,不过,天籁仍然稳居合资中型车第二梯队,不管是产品力还是市场表现,都能够和迈腾(参数|询价)、帕萨特(参数|询价)、君威(参数|询价)等产品正面竞争。

奇骏、逍客两款SUV车型7月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些许下滑,但市场份额依旧排名靠前,绝对销量也不低,分别达到了14,530台、13,047台。具体到细分市场来看,奇骏上半年的销量位居合资SUV前三,仅次于CR-V(参数|询价)和荣放,表现十分稳定。逍客则仍然是合资入门级紧凑型SUV市场的老大,将途岳(参数|询价)、探歌等车型甩在了身后。

日产并非高枕无忧

需要注意的是,日产虽然守住了销量,但背后仍然存在一定的隐忧,不可放松警惕。首先,朗逸跌下神坛之后,卡罗拉(参数|询价)成功上位,目前月销量已经稳定在了3万辆之上,而且卡罗拉并未采取“两代同堂”的销售方式,终端优惠也不大,销售质量很高,正在威胁着轩逸的地位。此外,新一代轩逸上市之后,依然没有提供高功率车型,也就是说,轩逸基本上已经放弃了13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品牌价值及综合产品实力不如竞争对手。

其次,新一代天籁的销售质量较差,一方面是终端优惠较大,全国很多地区的优惠都达到了三万元,整车起步价格不到15万元,比一辆A级车贵不了多少;另一方面是2.0T车型滞销,绝大多数的销量都是由2.0L车型贡献。这两点说明了日产的品牌价值正逐渐走低,同时新技术也没能支撑起更高的产品溢价,相比两田已经落了下风。

第三,这一代奇骏于2014年正式上市,这一代逍客则诞生于2015年,两款车都已经处于生命末期,市场竞争力大幅下滑。而它们之所以还能够保持着不错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主要还是依靠着十分可观的终端优惠。

全新一代奇骏海外版日前已经云发布,但基础平台没有变化,动力也仍然是2.5L(技术有所升级),有消息称低功率车型还将采用一台小排量三缸发动机。而这样的奇骏,和竞争对手比起来,着实难以让人产生购买欲望。至于全新逍客,目前还停留在重度伪装状态。所以,日产两款主力SUV未来的市场表现将会如何,还得打一个问号。

写在最后

对于日产来说,由于其在美、日市场的式微,中国市场已经不容有失。就当下的情况而言,日产在华依旧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这值得欣慰。但不管是从品牌力来看,还是从产品力来看,日产都出现了走下坡路的迹象。如何重建技术优势,提高品牌高度,这些问题值得日产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