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未来发展的势趋之一,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最为活跃的一块“阵地”。

最近,恒驰汽车一口气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一举成为业界的焦点。9月1日,恒大健康正式更名为恒大汽车,随之而来的便是股票1.45%的一波涨幅。

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对恒大造车相当看好。

无论是一口气发布6款车的魄力,还有一口气同时研发14款车的决心,在恒大雄厚的资本支持下,恒驰汽车的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业内人士对于恒大造车几乎也是一边倒的看好,即便有人怀疑恒大造车有圈地之嫌,但并非主流。

从造车到量产,恒大选的时机合适么?

自2018年开始进入汽车产业布局,到2020年8月底正式发布,恒大造车可谓雷厉风行;但在新能源汽车每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之际,恒大还处于筹备阶段没有入局,也就完美错过了扎根的机会。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0万辆,占乘用车比例2.5%,比之2018年2.1%的比例有所上升,2020年年初,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700万,预计到2020年年末将达到1000万辆,而截止到2020年6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6亿,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7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17万辆,比2019年年末仅增加了36万辆。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上不去又下不来的尴尬期,且这样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突破,目前看似纯电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是主流,但仍旧有很多企业在乐此不疲的研究氢能源、乙醇等新型燃料,可见未来新能源市场并非一家独大。

其次,由于续航的限制,绝大部分纯电汽车的活动范围都被拘束在了城市内,且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并不完善,车主的里程焦虑依旧存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并不强烈。

在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时代之前,除了已经抢占大量市场份额的特斯拉等品牌外,包括恒大在内,并没有多少企业的收支是成正比的。这说明,这个市场依旧充满风险。

按照恒大的规划,他们不仅要快速的实现量产车的落地,其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也将迅速达到100万辆,在3-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要知道在中国市场,传统燃油车的产销规模在两到三千万之际,才有几家产销过百万的车企,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显然难以与传统燃油车相媲美。先不说恒大汽车百万辆的产能市场能否容纳,即便能、也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选择恒大的产品。

写在最后:

作为房地产、体育界的“老手”,恒大自然可以大展拳脚,但作为汽车制造商而言,恒大还是新手,论经验的纯熟、技术的累积与先进性,恒大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毕竟造车这种事,最核心、最顶尖的技术是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