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燃油号牌和国家政策补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新能源车加入了意向购车清单,其中混动车型由于没有里程焦虑,且大部分地区不用限号出行而备受关注。

不过一直以来,混动车型都存在着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两种技术路线,究竟这二者谁更专业,谁更可靠呢?今天就以各自的代表车型比亚迪唐(参数|询价)DM和理想ONE(参数|询价)为例,为大家一探究竟。

驱动结构:增程式VS双模,谁能兼顾能耗和动力?

既然是两种不同的新能源技术路线,那首先要比的,当然是驱动结构了,而这一点就决定了理想ONE和2021款唐DM(参数|询价)出行体验的本质差距。

理想ONE搭载的增程式混动技术,该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和可靠性都不太高,驱动结构由发动机+前后双电机+发电机组成,发动机只负责烧油发电,不参与车辆的驱动,能效偏低。这种驱动形式,在市区纯电行驶的状态下,弊端尚不明显,一旦上了高速,电机转速增大,电池将始终处于高放电状态。

具体到理想ONE来看,它搭载的是一台 1.2T的小排量三缸发动机,需要长时间高负荷运转才能为电池充电,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增程模式会带来油耗的增高,根据用户实测数据,百公里油耗可达10L以上,燃油经济性无从谈起。

而且,理想ONE的前后电机功率都不算大,系统最大扭矩只有530N·m,百公里加速6.5s,驾控乐趣差强人意,对于用户来说,30万元买一辆混动车型,却无法享受到燃油经济性和驾控乐趣,显然差强人意。

而2021款唐DM搭载的是强劲、高效的双模技术,诞生于专业的DM-p新能源平台,驱动系统由发动机+BSG电机+前后电机组成,是典型的P0+P3+P4 结构,电机和发动机可以共同驱动车辆,平衡发动机负荷,在任何工况下,都可以做到经济性和操控性的平衡。

在市区工况下,可以选择纯电模式出行;高速工况下,可使用HEV+SPORT模式,在维持较低油耗的同时,还能保证发动机一直处于最佳转速区间,双电机同步发力,系统最大扭矩达到了900N·m,比理想ONE高出不少,性能表现堪比V8级燃油车,高速超车只需踩到三分之一油门,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干脆、直接的动力提升,百公里加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3s。

底盘悬架:工程塑料 VS铝合金谁更扎实

众所周知,底盘是汽车的根基,扎实的底盘能带来安全、稳定的行驶素质,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结构和燃油车相比,由于涉及到电动系统的布局,更加复杂,对底盘的要求也更高。

底盘前悬架的下摆臂是汽车底盘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支撑、滤震和转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豪华品牌一般会在关键部位采用铝合金零部件。

而理想ONE这样一台重达2.3吨重的车型,显然没有考虑到增程式系统与燃油系统相比,由于多了电机系统,下摆臂承重更大,竟然在关键受力点采用了机械强度、刚度的可靠性都有待验证工程塑料。

可以说,理想ONE早期做车辆定义和中期验证的失策,导致了底盘承重材质与车头部分的配重结构不匹配,这样,连续出现两起“断轴”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2021款唐DM悬挂在研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插混系统的布局问题,下摆臂、转向节和空心稳定杆等关键部分,大面积采用了铝合金材质,不仅提升了整车轻量化,还减轻了簧下质量,提升了底盘的响应速度,经历了专业的零部件级、系统级和整车级的研发验证,可靠性有保证。

扎实的底盘除了合理的设计和用料,还离不开可靠的制动系统。理想ONE采用了通风式刹车盘搭配双活塞卡钳的组合,在该价位的SUV里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百零制动距离为38.24m,仅处于行业中游。

而2021款唐DM的制动系统更加可靠,越级配备了性能车上搭载的Brembo六活塞高性能卡钳和前后打孔通风式制动盘,制动表现和抗热衰退性更优异,系统响应时间也提升了20%,再加上博世IPB集成制动控制系统,带来了同级最强的36m百零制动距离。

造车思路:迭代式VS一步到位,谁更专业?

不可否认的是,除了两种混动技术所带来的差异之外,两款车的造车思路也有本质不同,他们的造车思路一个是迭代式“小步快跑”,一个是成熟的一步到位。

“小步快跑”是典型的互联网式造车思路,先推出一款60分的产品,然后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口碑进行迭代,向满分靠拢。这个逻辑听起来成立,只是迭代需要成本,甚至需要用户牺牲体验和安全,更像“试错”,用户为什么要为企业不成熟的造车思路买单呢?

而“一步到位”的造车思路显然更加专业,基于技术沉淀和市场洞察,直接推出一款满分产品带给用户,就像2021款唐在上市之前就对产品力进行全面的升级,让用户的豪华体验一步到位。

当然,我们相信,技术和思路本身不存在绝对的对错。无论是增程式技术或者“小步快跑”的造车思路,都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市场尝试,随着造车周期的增长和经验的沉淀,其暴露出的不成熟问题后续都会迭代解决。但是,对于当下有购车需求的用户来说,想拥有一步到位的高品质用车体验,一款成熟专业的插混车型,或许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