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一汽奔腾开启“世界之窗”,宣布了新奔腾的发展战略。并且明确一汽奔腾作为“物联网汽车创领者”目标的同时,还在同年11月份发布了全新战略车型奔腾T77(参数|询价)。

此后,一汽奔腾确实加速新车的投放,在2019年先后推出了奔腾T33(参数|询价)和T99,在SUV的细分市场进行了深度布局。

最终一汽奔腾也在市场上有所起色,在2019年整体车市继续下滑的情况下,其整体销量达到了12.05万辆,同比上升33.4%,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排名中实现了大幅提升。

而柳长庆对2019年的总结为:“相对满意,却不满足。”

而接下来,柳长庆和杨大勇又“不满足”的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奔腾要在2020年达到20万+台,2021年挑战40万+台,2025年实现150万台。”

然而今年一汽奔腾的表现或许只能是“非常不满意,更加不满足”了。据一汽集团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奔腾在7月份的销量仅为3401辆,其中主力车型奔腾T77的销量仅为780辆,同比下滑了64.6%。而在去年推出的奔腾T99(参数|询价)的销量也仅为741辆。奔腾T33的成绩更加可怜,7月份销量仅为86辆。

而前7个月奔腾累计销量仅为52051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为26%,要想在剩下的5个月实现近15万辆的销量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在今年5月份,当初制定目标的柳长庆和杨大勇都已经调离之前的岗位,分别调任一汽集团战略管理及商业规划部担任总经理和马自达营销事业部。如今隋忠剑担任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胜利接任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营销方面工作。

尽管新官已经上任多月,但是一汽奔腾也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主要原因还是此前“挖的坑”太深了。糟糕的产品品质以及营销方式,让一汽奔腾并没有走入消费者的心中。

作为奔腾的主销车型,奔腾T77虽然销量并不如意,但是当前的投诉量却不少。根据车质网的用户投诉情况反馈,奔腾T77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故障灯亮、变速器异响以及影音系统故障等。而更为高端的车型奔腾T99同样问题不少,例如发动机故障灯亮、变速箱顿挫异响、变速箱挡位失控和高速行驶中失去动力等屡见不鲜。

虽然说奔腾在车辆中控屏幕上配备了全息可交互“二次元小姐姐”,但是车辆“三大件”的糟糕表现,显然无法让消费者提起兴趣。

此外,在去年年底中保研公布的碰撞测试成绩中,奔腾T77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总体评价为P(差);车内乘员安全方面,总体评级为M(一般);其中在25%正面偏置碰撞中,T77的侧气帘并未打开,而方向盘气囊也并没有有效保护驾驶员的头部,并且防火墙的侵入量也过大,导致其直接获得了P差的成绩。另外在50km/h的侧面碰撞评级为M(一般),主要是由于在侧碰中T77同样因为侧气帘没有打开,直接导致头部保护分数较低。

这样的安全性表现,又怎么能让消费者放心呢。

而产品质量差的一汽奔腾,却想不少心思放到了营销方面,不过最终结果也受到不少质疑。奔腾T77拉坦克被消费者吐槽没有实际意义;而奔腾X40(参数|询价)举行的“空投”翻滚试验活动,却被质疑其车内全部安全气囊均未弹出。另外,奔腾T99又因《中国机长》热度被指控侵权。这一系列的“骚操作”,不但没有赚得好的名声,反而丢失了不少消费者的信任。

面对未来,一汽奔腾也并没有多少“王牌”可以打。在今年7月份的成都车展上,一汽奔腾发布了“FMA无限方程”全新技术架构,并宣布全新架构下首款轿车命名为——第三代B70。不过从此前曝光的全新奔腾B70的实车图来看,在外观设计上却存在较大的槽点,甚至有不少网友直言:颜值辣眼。新车大灯造型极具凯迪拉克特色,与后者的“泪眼大灯”十分相似。而这样的设计能力,显然已经跟主流的中国品牌拉开较大的差距,也更加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写在最后

在今年5月份一汽奔腾完成了组织机构改革,并且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让外界看来又诞生了一个“新奔腾”。但是在2年前,一汽奔腾新战略发布时同样也是意气风发,但最终也落得颇为尴尬的下场。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汽奔腾如果无法在产品实力上拿出真本事,那么此前打开的“世界之窗”,或许终究还是要关上了。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