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早上好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这句话,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指的是也许一个决定,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决定了你的成败。那放在汽车行业,这句话是不是也适用呢?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车企往往对于细节的把控是精益求精的,而有些车企的产品却在很多细节上拉胯,自然在实际体验上也会大打折扣。那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盘点9个车企比较容易露馅的细节,这其中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不要错过!
车身间隙
曾经我接触过一款新车的工程验证车,当时这辆车的后备厢尾门与车身之间有一条极大的缝隙,甚至能塞下小拇指。而且同侧两个车门不在一个平面上,这通常被称为断差。其实对于一辆车的外观设计,往往是见仁见智的是事情。不过一辆车的车身间隙较大,多多少少能影响人们对于这款车品质感的评价。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去买一件衣服,发现衣服上的缝线歪歪扭扭,有露出很多线头,虽然这件衣服也可以穿很久,不至于开线,但还是会让你觉得衣服品质不好。那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那在与工程师的交流中,我们初步得出的解决方法是提升模具的精度,减小公差。其次就要保持缝隙的一致性,不要让缝隙大一块小一块。而到了实际量产后,总装时还有一道工序就是人工调整四门两盖的间隙,虽然调整的过程比较繁琐,但最起码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品质。那在车身间隙控制上,哪些厂家做比较好呢?一般而言,车身间隙控制好的大多是德系豪华品牌,奥迪最佳,而且自主品牌在这一方面也是进步明显。与之相对的是,日系的中低端车型在车身间隙控制上普遍不太理想,间隙不算大,但不够均匀,而在间隙控制上最让人一言难尽的是特斯拉。原因还是在多一道调整间隙的工序,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生产效率,这在很多车企看来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车门开关力度
在一次车展上,某自主品牌当红SUV话题度不低,可当我正要进车里体验时,拉开门的一刹那,我就愣住了:这款车的开门力度那是相当的轻,而且限位装置也没什么阻尼,基本上很轻易就能将门开到很大,让我对这款车的完善程度产生了怀疑。其实对于大部分成熟车企来说,所有车门的开关力度都是有相应的标准的。一个好的车门,首先开启的力度要均匀,不要有生涩的感觉,其次开门的力度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力度太重开关门会让人感到费力,而太轻会容易被大风吹开,并给人品质感不强的印象。
雨刮器
记得几年前,正值五菱宏光(参数|询价)是销量爆款,从微面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也让很多自主品牌跃跃欲试。于是某自主品牌便推出了一款与五菱宏光直接竞争的车型。随后不久便推出上市,并安排了一场试驾会,巧的是那次试车正逢下雨,这款车的雨刮器成功的吸引了我。一般而言,MPV的风挡玻璃是要比轿车更大的,风挡玻璃的高度和弧度也和轿车不尽相同。可这款与五菱宏光直接竞争的MPV雨刮的长度却不够,这导致风挡玻璃上部有很大的一片雨水并没有被雨刮器挂到,以至于下雨天你能看到的视野很小,再加上MPV较高的坐姿又进一步加剧这个问题。而且雨刮器开启时的抖动也让人哭笑不得,原因还是在于这家自主品牌之前大多造轿车,造这一类MPV有些经验不足,且不够细心。一款车型要做到好的雨刮器其实也很简单:刮水的面积足够大且死角越少越好,并且留下的水渍少,运转顺滑且无杂音。只要这样,一款车上的雨刮器就能给消费者相当不错的用户体验。
内饰质量
近些年来,自主品牌的内饰豪华感以及科技感上的提升非常明显,以至于在同级别比较时,你反而会发现同级别的合资品牌车型会显得过分朴素,但合资品牌往往能在一些工艺质量上找回一些局面。比如最近我体验了一款第二排座椅相当舒适的自主品牌MPV,座椅有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电动可调节的维度那也是相当多。可是当我打开座椅的杯架时,注塑件上的镀铬飞漆却十分明显,而且杯架折叠机构上的注塑件有些许的毛刺,给消费者的体验上打了一层折扣。其实很多人对于内饰的评价往往通过材质软硬来判断,的确软性搪塑材质的成本是更高的,给人的观感也更好。但内饰不同材质之间的拼接缝隙往往考验的是汽车厂商的经验和标准。像德系豪华品牌在内饰工艺质量上确实是比较出色的,内饰设计复杂的同时,不同材质之间的缝隙可以控制的很小,有些还通过设计巧妙的隐藏了缝隙。在标准比较高的车企中,你也可以尝试用手去晃动换挡杆周围的区域,这一区域是不会产生晃动和异响的,这也是很多新势力造车容易忽视的细节。
车内灯光
我们都知道一款车里会有阅读灯,大多使用卤素灯泡,开启阅读灯的光线是有一个由暗变亮的过程的。在夜间启用时,能够给人一种相对柔和的感受。可如今,很多车型的车内灯光都使用了LED光源,有部分阅读灯却丢失了由暗变亮的过程,一触即亮,会让人感觉光线很硬,影响到用户的体验。自从奔驰通过车内的氛围灯提升了豪华感,很多厂家也纷纷跟进了这个配置,甚至学习了氛围灯与车道偏离预警/盲区监测联动的功能,可是有些车型的氛围灯会有明显的“光污染”,氛围灯光线又没有柔和的渐变效果,给人的感受反而不好。
人机工程学
对于大部分车型来说,前排座椅前后上下调整的幅度可以很大,方向盘位置也能够前后上下调整,你都能找到一个正确且舒适的坐姿。不过还是车型的驾驶座过高,且仅支持后部高度调节,座椅前部无法调到较低,亦或是方向盘无法前后调节,这样会让部分驾驶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坐姿。还有一些车型的方向盘不是正对着驾驶员,或者有些方向盘并不是在中控台的水平面上,会稍微有些偏,还有部分车型的驾驶座有一些左偏或右偏。很多车主在刚买的时候往往没注意到,但当他发现的时候,有些强迫症车主就会难以接受。其实这些人机工程学的问题,汽车厂家自己是清楚的,有部分是为了避开某些机构,有部分是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优化侧面碰撞测试的成绩,或者某些车型受制于平台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对人体工学作出优化。但也有很多品牌,车身结构是为用户体验、人体工学而服务的,这样才能保证驾乘的愉悦性,并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功能干涉
其实在前几年,一些自主品牌在造车经验上还是存在不足,往往会在车内功能布置上,出现一些小BUG。比如在排挡杆后面放杯架,放上水瓶后,换挡变得难以操作。好在随着经验不断的完善,之后的设计便将杯架放在了更靠右的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涉的问题。或者有些车型的储物格形状比较奇怪,放上物品后又容易掉落,基本上是不可用的状态。有些车型的机械手刹还会与扶手箱产生干涉,当扶手箱落下时,机械手刹变得难以操作,这其实还受制于车内布局以及成本的原因所导致的。
没有P挡
前几年,国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在大幅度的补贴政策的刺激下,让很多自主品牌仓促推出了油改电的新能源车型。不过很多自主品牌在将发动机改为电动机,又没有了变速箱,却不为这些新能源车设置P挡,也就不能够实现车辆在坡道静止时能通过挡位锁止车轴。在加上一些油改电车型机械手刹的预紧力又不是很够,于是很尴尬的状况出现了,只要这些新能源车型停在稍微大一点的坡道上,就很容易发生溜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实这一类车型的解决方法也不难,直接改用直接电子手刹,或者增设一个额外的锁止机构。而如果受制于成本的限制,那最起码还是把机械手刹的预紧力调高一点吧。
坡起溜车
近些年来,使用双离合变速箱的车企是越来越多,原因还是在于传动效率高、技术门槛低以及成本上的优势,不过有一些搭载双离合变速箱的车型却在调校上不够完善。比如在一些成熟调校的双离合车型中,当你在坡道起步时,正常的逻辑是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启动防溜坡辅助功能,自动踩住刹车,或者让离合器处于半联动结合的状态,这样你能够轻松的从刹车踏板挪向油门踏板。可是有些双离合车型完全没有这样的设置,没有防溜坡辅助功能,坡道起步时只要不踩油门,离合器基本处于断开的状态。可能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来说,这不是个大问题,但对于一些新手司机来说,这踩油门犹豫的时间往往会发生很多“故事”。
写在最后
当然对于一款车来说,容易露馅的细节仅仅是这款车产品力表现一部分。可能这辆车在细节上不够理想,但在功能性、性价比或者体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那这款车同样是值得去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选车是一个妥协的过程。但一辆车能够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又能提供出色的产品体验,那这样的一款车型其实更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