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混合动力的最佳形态吗?
聊今天的话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个小故事。
记得在n年前,国内似乎还没有“新能源车”这个概念,但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开始被屡屡提及,所以丰田立即开始在国内引入大名鼎鼎的普锐斯来试水,并放在了一汽丰田的渠道售卖。这也是我从业后,最早接触到的搭载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了。毫无疑问,当年一张白纸的我,很快就被丰田洗脑和种草了。
对于我来说,被真正打动的原因,并不是那套堪称精妙的油电混动系统,而是丰田所坚持的那套理念:在尽量不改变或少改变人们驾驶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达到更加省油/环保的效果。在丰田看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做法。
我是非常认同这种理念的。
人总是难免有惰性的。就说汽车吧,大部分技术的进步,都为了能让人可以更“懒”一些。嫌开手动挡太累?那就买自动挡吧;觉得雨天开雨刮,夏天开空调,夜间开大灯都嫌麻烦?都给你改成自动的;嫌手动调节各种车机功能太累?那就语音识别和控制吧;还想更懒一些?那就别开车了,以后自动驾驶吧。
总有一天,我们希望像哆啦A梦一样,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了随意门,直接瞬间转移了。
好像扯远了,前面说了那么多,我无非想表达的是,不管是传统燃油车, 还是各种新能源车型,都应该是以让驾驶者更省心省事为目标的。生活应该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而变得更好,而不应是刻意改变生活方式去迁就某些技术。
站在技术角度,PHEV插电混动技术是目前最“可盐可甜”的解决方案,如果外部充电条件允许,短途的出行完全可以实现0油耗;而即使偷懒完全不插电,在“馈电”状态下,也能依靠燃油正常行驶,驾驶体验上没有明显改变。不要以为只有传统车企才会选择这么“中庸”的路线,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ONE(参数|询价),骨子里也是一款PHEV车型。
我在前几天的文章里聊了一下比亚迪最新的DM技术,这次我想也聊一下吉利的ePro。前不久,吉利将品牌旗下的所有PHEV车型,都统一升级成“ePro混动家族”。这一下子,让缤越、星越(参数|询价)、博瑞(参数|询价)、嘉际(参数|询价)以及帝豪GL(参数|询价)这五个主力车型的PHEV版本就都成了这家族中的一员。
先从电气架构上看,吉利ePro家族采用的是自创的P2.5架构。其实字母“P”是单词position的缩写,指的是电机在车身布局中的位置。我们熟知的大众目前的PHEV车型,如帕萨特(参数|询价)PHEV和途观L(参数|询价) PHEV,都是采用P2的架构,而比亚迪DM采用的是“P0+P4”或“P0+P3+P4”架构。
之所以比大众的P2架构多了“0.5”,是因为吉利ePro的电机是位于7速双离合变速箱内,而且电机只是与双离合变速器的偶数轴耦合在一起(奇数轴控制1、3、5、7挡,偶数轴控制2、4、6挡和倒挡),巧妙的令电机变成了双离合变速器结构的其中一部分,和大众的电机直接布置于离合器和变速箱之间的结构有本质上的差别。
现在关于各种混动架构的技术讲解文章有很多,展开说几千字都说不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我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简单概括来说,吉利的这种P2.5架构的好处是,平衡轴电机的转速完全不受发动机转速影响,而且通过对变速箱内传动轴和挡位的变换和控制,能更加精细地控制电机动力介入的时间,以及调节变速箱扭矩的输出。
例如纯电模式下,不但电机自身可以随时改变扭矩输出的大小,还可以根据负荷,通过与偶数轴耦合,选择通过2挡、4挡或者6挡输出动力,放大或缩小扭矩的输出,让电机转速保持在最佳效率区间。而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电机也可根据变速箱档位接合情况和行驶工况,灵活调整介入的时机以及输出动力。
可以说,通过各种不同“排列组合”的方式,玩法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实现了更多不同工况下,动力输出和节油性能的最优,这也是官方宣传的“79+种驱动模式”的由来。一下子听起来好像这套系统挺复杂的,但实际这些都是通过行车电脑的算法来控制实现的,驾驶者并不需要额外的介入和选择。
在我随后的博瑞ePro的试驾过程中,给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如果你不可以去看仪表盘上的信息,就会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即使刻意想去试探一些可能存在的衔接边界,也未能如愿,如果不是深踩油门急加速,甚至察觉不到发动机的存在。
笼统一点讲,平顺性和流畅度更接近于CVT的表现,而油门响应的速度,以及对油门开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来看,显然是DCT的水准。而且由于电机的介入能让发动机转速控制在更合理高效的区间范围内,所以整车NVH的表现也比起博瑞燃油版有明显的,一般人都可轻易感知到的提升。由于这次试驾的是吉利ePro家族的几款不同车型,轿车、MPV和SUV都有,每款车型的底盘调校风格和取向都不尽相同,所以具体的操控和底盘表现就暂且略过。
至于每次提及新能源车型,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问:油耗能降低多少?说实话,这么几十公里的试驾路线,跑出的数字也不见得有足够代表性和参考性。反正按照官方资料的说法,是“可达到最低1.2L的超低百公里油耗、最低4.6L的纯油百公里油耗”,至于实际表现,就不妨自行估算吧。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吉利ePro的P2.5架构,只是硬件层面的内容,但真正能发挥性能,把这个“节油游戏”玩好的,是一套被称为“芯算”的AI精算系统。这套系统不但能做好各种排列组合,把发动机、电动机和变速箱三者协调好,最牛的地方在于,能根据驾驶员需求、动力系统状态、乃至路面坡度、以及导航路线上的路况信息,自动选择混动系统的最佳工作模式。
工程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低速低负荷行驶时,系统一般都会优先使用电池电量驱动,直至电量低于系统设定的SoC值。但如果导航设定的路线,预测到后半段路程有严重的拥堵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调整策略,预留或者提前给电池预充足够的电量,以应付后面拥堵的路段的纯电行驶需求,这样就能降低整段行程的综合油耗。
换句话说,即使每天行驶同样的行程线路,但烧油和用电的策略都有可能根据路况变化,而有所改变。能根据导航线路来调整行驶模式,这点尽管试驾活动上没法测试效果,但光冲着这个“创意”,也值得鼓个掌点个赞。
对我来说,我并没打算就通过短短的一次试驾,就来吹嘘这套系统的性能有多么的牛,但比相应的普通燃油版更省油,那是肯定的。而最后值得帮他们打个小广告的,是吉利的这几款ePro车型,在考虑购置税和牌照费用之后,价格基本上和燃油版相差不大了,实现了“油电同价”,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诱惑啊。
就问你一句,如果要买吉利的车型,选择ePro车型不是更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