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险量同比翻两番 造车新势力的幸福感又提升了点
新能源车市7月终于止住“12连跌”,迎来久违的同比正增长;理想上市;蔚来推出车电分离方案;小鹏赴美IPO、威马登陆科创板的消息也越来越近……丧了许久的新能源车市总算接二连三地迎来一些“小确幸”。
但似乎都还不算完,这不,7月最新交强险数据又来提升幸福感了。
保监会最新机动车交强险数据显示,2020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上险量达到9.04万辆,同比增长166.53%。其中造车新势力7月上险量突破万辆达1.27万辆,环比增长11.19%,同比涨幅高达432.73%,远超出新能源市场整体水平;1-7月累计上险量达5.72万辆,同比增长72.81%。
得益于新品交付逐渐上量,造车新势力7月单月以及今年累计上险量均实现高位增长。
蔚来领跑 小鹏归来 理想回暖
从单个企业来看,率先推出3款量产车的蔚来仍雄踞造车新势力7月上险量排名榜首,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达到1058辆——几乎与7月国内造车新势力上险量TOP15中后9位上险量之和(1128辆)相当!
其中蔚来ES6(参数|询价)在7月上险量达到2615辆,同比上涨288%,1-7月累计上险量达1.4万辆,占蔚来汽车今年总上险量的80.71%。此外,4月正式开始交付的全新ES8在7月的上险量达到923辆,成都车展上推出的EC6也计划于9月下旬开始交付。
蔚来7月18日就已完成第5万台整车量产下线,蔚来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斌透露,蔚来还将继续扩大产能,目前江淮工厂正在进行产能升级,最晚今年9月产能将提升25%,月产能将达到5000辆。
凭借第二款量产车小鹏P7(参数|询价)的逐步规模交付,小鹏汽车7月上险量排名回到第二,为2522辆,环比增长130%,创造小鹏汽车2020年单月上险量新记录。其中,小鹏P7上险量为1719辆,环比大增450%,并且一举进入7月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上险量TOP15榜单,位列第11名。
成功赴美IPO后,理想ONE(参数|询价) 7月上险量有所回暖,达到2517辆,环比增长33.1%;1-7月累计上险12184辆,稳居1-7月国内插电混动乘用车上险量车型亚军。
C端上险量亮眼 新势力消费市场竞争力凸显
此前业内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有近7成流向B端,主要用于网约车平台、出租车平台等的出租租赁,而代表私人消费市场的C端似乎并不太买新能源车的帐。
不过,在私人购买数量这一点上,造车新势力的表现无疑是亮眼的。7月造车新势力上险量所有权中,个人用户占比达到73.06%,用于出租租赁的新车仅占1.7%,远远低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整体市场的出租租赁占比。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指出,纯电动汽车无论是作为私家车使用还是作为共享汽车使用,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但就产品和行业竞争力而言,私人购买数量是重要的参考标志。
从一开始就主要定位个人消费市场的造车新势力能够在新能源市场刚刚回暖的情况下收获同比翻两番的增长,本身就说明了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从侧面证明其策略定位的成功。
蔚来定位的“用户企业”,小鹏以消费者为核心重构自身体系、力图全产业链贴近消费者……个人用户上险量高占比背后体现的是新势力企业对用户真实需求和体验的侧重,同时也是其在个人消费市场上成功的原因。
当下网约车市场天花板初现、出租车市场饱和,如何向C端转型,获得私人消费者青睐成为各新能源车企的重要议题。而造车新势力在C端的表现或许能为刚刚复苏的新能源车市持续输出,并最终成长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销量贡献。
造车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新势力的洗牌仍在进行,从上险量对比就可以看出,头部5家企业——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哪吒占据造车新势力前七个月总上险量的9成左右,尚有一丝生机的十多家分享仅剩的那一成,强者愈强,弱者渐弱的趋势早已成为明面上的信息。
但是即便已经跻身头部5强,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推出足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拿出足够令人满意的服务……都是造车新势力们需要持续跟进的难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造车新势力们若不能在逆势中找到前进的路径,等待他们的也只剩下黯然离场了。
(图源自网络 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