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PT到量产,恒驰该如何顺利开盘?
8月3日,恒大汽车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了6款恒驰新能源车,涉及到了轿车、轿跑、SUV、MPV等多个车型,开局就一鸣惊人,可谓汽车行业的创举。新车惊艳的造型无疑是最大的卖点,为此许家印去年亲自跑了大半个欧洲,请来了15位世界顶级设计师。同样出自这些大师之手的还有宾利欧陆(参数|询价)GT、兰博基尼Huracan(参数|询价)、法拉利612 GT0等无数款经典传奇车型。然而,发布会全程没有介绍任何汽车的性能参数,面对高调的亮相,不算精致的渲染图,只有造型的概念车,这种魔幻的感觉令很多人回想起了游侠、赛麟、法拉第未来等PPT造车势力。虽然不差钱的许老板不需要拉投资割韭菜,但是恒大汽车立志3-5年赶超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宣言还是遭到了质疑。恒驰最终是否会成为蜃景?
看到恒驰的发布会,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贾跃亭在美国成功破产的新闻。许老板和贾老板之间有过一段恩怨,也正是贾老板将许老板拉进了造车圈子。贾跃亭一直有着一个造新能源车的梦,不断对外界讲述着他的新能源生态理想,希望在汽车领域复制乐视模式。然而乐视汽车还没实现,乐视帝国就先倒塌了。贾跃亭逃到了美国,一边喊着“下周回国”,一边继续他的造车梦,收购了美国新能源企业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推出了一款号称零百仅需2.39秒,马力达到1050匹,扭矩1800牛米,续航超过700km,且拥有智能升降3D激光雷达、PDLC玻璃、无缝式进入、零重力座椅等多个骇人黑科技的超级座驾——FF91。为了能够实现量产,贾跃亭开始四处寻找投资,这引起了大洋彼岸的地产大佬许家印的兴趣。
为什么许老板会对造车感兴趣?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这一在过去几十年里推动着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效率已大不如前,加上国家出台的产业结构转型政策,希望振兴高端制造业,许老板很早以前就着手开始布局公司产业的多元化,谋求在未来的持续发展。此前,恒大已经有了很多尝试,旗下集团恒大健康(现已更名恒大汽车)已经进入了粮油、乳业、矿泉水产业,但是心怀鸿鹄之志的许老板对此并不满足。恒大集团是一个年售6000亿的大集团,食品行业每年几十亿的收入对于恒大来说仅仅是小打小闹,许老板希望自己的新产业可以配得上自己的规模体量。
这时许老板听闻了FF91,怦然心动。新能源车无疑是未来的趋势,有着很大的市场,这样的一个大产业符合许老板的预期,贾跃亭的PPT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许老板很快就被打造完整新能源生态圈的伟大梦想所征服了。2018年6月,恒大以20亿美元入股FF。但是野心勃勃的许老板不满足于投资,他要促成恒大新产业,因此想尽办法试图接管FF,掌握控制权。贾跃亭怎么也无法想到自己的PPT竟然引来了恶狼,想起自己造车的初心,他不惜与许老板公堂对阵也不愿交出FF。最后,无法如愿的许家印只能放弃投资,而贾跃亭的FF91也因此几乎夭折,至今仍苟延残喘,无法量产。
这一次投资失败使得许家印改变了战略。他回想起自己本就是工科出身,刚进入社会打拼时是在轧钢厂担任车间主任,感慨万分,决定重回制造业,自己来造车。
恒大自己没有造过车,没技术没经验,咋办?许老板看着自己的广州恒大足球队,心里已经有了答案。经常看中超的朋友会知道,广州恒大在升入中超后砸重金买下了众多世界级外援与教练,再将国脚一一签下,球队实力大增,至今已经拿下了8个中超冠军,2个亚冠冠军,成为了亚洲公认的强队。烧钱就能出成绩,许老板将此奉为成功之道,而正巧他又不差钱,不需要像贾跃亭等造车新势力为融资而发愁。因此,从2019年起,恒大就开启了砸钱模式,国外技术能买的就买,不能买的就合作,为自己造车创造条件。
2019年1月,恒大以9.3亿美元并购了电动汽车公司NEVS51%的股份,而后者在2012年收购了瑞典萨博公司,拥有者欧洲先进的整车制造技术。之后恒大以10.59亿元收购卡耐新能源,持股58.07%成为第一大股东,拥有了日本先进的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及研发团队,接着耗资1.5亿欧元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拥有了先进的整车研发制造技术。5月,恒大入主荷兰e-traction和英国Protean,拥有了先进的轮毂电机核心技术。7月,恒大与博世、麦格纳、大陆、采埃孚、蒂森克虏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月,恒大与德国BENTELER集团和FEV集团合作,拥有了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在生产基地方面,恒大投资了约3000亿人民币在郑州、天津、广州、沈阳打造了4个生产基地。配套设施方面,2019年7月,恒大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 50%,聚焦社区停车库车位的智慧充电服务。
从电池,到底盘、整车研发技术,再到供应商、生产基地,短短一年时间内,恒大花了将近4000亿人民币,从上游到下游将整个产业链打通了。至于销售?恒大这么高调地投放广告,不用愁没人关注。
靠砸钱抢时间,恒大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毕竟之前在贾跃亭那里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众多造车势力也在迅速崛起,恒大需要加快步伐抢占先机。早在19年6月,恒大汽车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国能93就已经在天津下线了。这辆基于萨博平台打造出来的电动车研发量产仅用了半年。虽然其算不上真正的恒大研发,且在同等级产品中竞争力不强,但可以看出这是恒大的一次试水,毕竟之前没有为这款车高调宣传。国能93的量产是对恒大生产线的一次测试,也为接下来正式推出恒驰做了铺垫。
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还是车能不能造出来,以及造出来后能不能像一开始说的那样好。光从恒大的投入来看,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解决工程问题就好了。但是之前被传出“真拿地,假造车”,“买楼送车”等传闻,加上几乎违背常理的推行速度,还是不免令人担心,以为许老板学会了贾跃亭的PPT技术。
在我看来,许老板虽然是制造业出生,但是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让他彻底蜕变成为了一名资本家。以资本家的视角看待问题一切就是为了运作资本,毕竟以钱来赚钱是最快的,科技产品到了资本家的手里很有可能会变为资本的载体。许老板想要真心造车,发展新能源车产业,作为带着资本切入的跨行业者,应当做到放权避免过度干涉,仅需要整合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专业的人提供平台,就像许老板放权里皮管理球队一样。若是因为集团利益因素影响了研发过程,那么最后的产品质量就很难不打折。换句话说,不应该是恒大造车,而应该是恒大组织人造车。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高级顾问刘坤认为,恒大在恒驰品牌的打造上存在不少问题,难以颠覆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其创新性不足,品牌名字过于平庸,而且各车型全面进攻的产品线过于激进,不如从一款车型入手胜算更大。”
恒大冰泉在3年内亏损40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诺大的集团卖不好一瓶水,就是因为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不虚心摸索行业规律,违背规律而行,再有钱也是南辕北辙。造车必定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损害恒大集团的利益,恒大应该放低姿态,以新手的心境进入行业来学习,先定小目标,打稳根基。若是不能静心积累,摸清规律,而急功近利,那么最后恒大的产业多元化梦想终究会破碎。
大家对于恒大造车怎么看?欢迎在下方与我们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