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驰汽车6车齐发,一鸣惊人,恒大实力诠释: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事儿!不过,你以为恒驰汽车仅仅是靠钱砸出来的,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你以为恒大造车只是财大气粗吗?No!首先我们得承认的是,钱,确实是个好东西。纵观恒大这几年的造车路,就是一系列的“买买买”最终让恒驰汽车规模初现,看似简单粗暴,但却行之有效。那些年,恒大汽车的“买买买”之路:2017年11月,恒大以20亿美元入股贾跃亭的FF,获得后者45%的股权,正式吹响了许家印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号角。2018年9月,恒大斥资144.9亿元入股全球最大的经销商之一广汇集团,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8年12月,恒大与贾跃亭“和平分手”,恒大获得了FF香港100%的股份。2019年1月15日,恒大斥资9.3亿美元收购瑞典国家电动汽车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NEVS是一家继承了萨博汽车核心技术的一流车企,从2012年开始布局并深耕新能源汽车,拥有超5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多元化的国际管理团队及多项自主研发知识产权。收购NEVS,意味着恒大打通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链,实现研发、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2019年1月24日,恒大以10.6亿元拿下动力电池企业卡耐的58.07%股权,获得日本顶尖技术,拥有行业前三的动力电池产能。2019年1月29日,恒大以1.5亿欧元与瑞典顶级超级跑车公司科尼赛克组建成立合资公司,获得整车研发制造能力。2019年3月,恒大以5亿元收购荷兰e-Traction公司70%股份,也由此获得了世界最先进的商用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2个月之后,恒大又与英国Protean公司签约,完成了对后者的全资收购。Protean是轮毂电机领域的“独角兽”,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够实现量产的乘用车轮毂电机企业。至此,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技术、量产轮毂电机、全球最大销售渠道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的核心资产,都被恒大一一买下。从整车制造再到4S销售的产业链闭环也基本布局完成。短短3年,恒大这个“门外汉”就用钱砸出了一条很多有志之士N年都尚未完成的造车之路,你说气人不气人?如此看来,2019年3月16日,许老板在恒大新能源汽车战略峰会上信誓旦旦撂下的狠话:“恒大将力争在3至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并非痴人说梦。但汽车也不仅仅是有钱就能造的,和恒大一样“不差钱”的苹果和华为,相继放弃了“200亿只是个准入门槛”的整车制造的梦想。投资新能源汽车就像一个“无底洞”,直到现在,在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被被拍死在沙滩上之后,硕果仅存的几家领头企业仍然无法走出集体亏损的困境。那么,从零切入一个艰难的行当,恒大的逻辑是什么?你以为恒大造车只是大势所趋吗?No!众所周知,大势所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片蓝海,只是由于近几年的整体车市下行而表现不佳,但巨大的挑战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恒大是否因此看准时机“下海”?是,也不是。在了解恒大笃定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前,你是否想过:新能源汽车为啥是大势所趋?因为环保,因为大家都在搞?这些都只是表面,真正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是一种战略需求。是不是一头雾水?我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高歌猛进,市场、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至今仍在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汽车体量靠什么驱动?石油啊!而且,目前我国的机动车燃油消耗,占据了整体石油损耗的30%有余。而你需要认清的另一个问题是,2019年进口原油占我国原油消费量的比重为75.48%,占我国原油加工量的比重为83.72%。一方面是机动车的燃油消耗量逐年激增,一方面是进口原油量的占比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一旦外部发生不可预测的掣肘因素,后果不堪设想。简言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跟着国家的需求走,方向肯定是对的!诸如恒大这样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对国家需求的理解自然远远高于常人,但为何恒大近几年才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呢,毕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口号也不是最近两三年才兴起的。房地产躺赢时代大势已去,面对市场容量饱和、拿地成本飙升、房价政策束缚等诸多“不利”因素,江河日下的各大房企转型显得更加紧迫。对于市值超过20000亿RMB的超级房地产巨头,如何能承载恒大转型的巨大体量,是恒大一直在考量的问题:首先,符合企业转型的需要,满足时代大势所趋。其次,市场容量要足够大,装得下恒大的体量。一个特斯拉市值3000亿+美金;理想汽车目标1000亿美金起步;何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具有孕育出最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潜力。最好是资金、实力和技术密集型的叠加,有深厚的行业护城河。汽车本身就是吸纳了各种先进生产力的消费产品,行业护城河深不可测。处于行业周期的波谷,可以低成本进入。放眼全球,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都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脆弱但又潜力无限;且当前时值车市寒冬,资本市场哀嚎一片,有实力进入的人少之又少。能赚钱,能持续地贡献现金流和净利润。仅以丰田为例,丰田2019财年全球毛利1513亿元,全球净利1155亿元。对于立志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的恒大来说,蛋糕足够大!纵观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切条件都满足,而这,或许是恒大重金押注的背后逻辑。你以为恒大造车只是小打小闹?No!更多的人,好奇恒大这一“门外汉”造车到底能搞出多大的动静,但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2020年8月3日,恒大一口气发布6款新能源汽车,瞬间听闻“哇”声一片。紧接着“一分钟生产一辆车”、满满都是黑科技的恒大造车工厂曝光,人们幡然醒悟:大财主认真造车的样子,好恐怖。除了吸睛无数的新车发布会,有谁还记得2019年11月12日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峰会上,许家印在60多人并排而坐的舞台上,与采埃孚、本特勒、德尔福、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等60家汽车供应商企业签约。出现在现场的,还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6家汽车供应链企业的1100余名人员,其中不乏工程技术、造型设计、制造设备、零部件、电池等领域的高管。仅同声传译的频道里,就有8种语言。有人戏称,这是一场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的签约会。不仅如此,恒大还与五大工程技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邀请15位汽车造型大师加盟。在此之前的2019年9月11日,许家印亲自飞赴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大型答谢晚宴,宴请60多位世界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零部件龙头企业的董事长和CEO。杯觥交错间,恒大造车的步伐似乎又往前迈了一步。有人用五句话来概括恒大的造车路:“买买买”——把能买的设备、技术等,统统买回来。“合合合”——钱买不了的,那就合作。“圈圈圈”——研发朋友圈;设计朋友圈和零配件供应商朋友圈。“大大大”——大格局;大战略;大格局。“好好好”——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然而这还没完,在建厂方面,2019年6月11日,恒大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电机研发生产基地等三大基地。2019年6月15日,恒大又与沈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恒大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助力沈阳建设国家汽车产业中心。回首望(参数|询价)去,恒大动辄千亿级别的投入,首期便是6款车同时上线,这让那些为争取几十、几百亿元投资而绞尽脑汁,用一两辆车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大门,却仍旧在生存边沿努力挣扎的其他新能源车企情何以堪?对于拥有超过20000亿市值的恒大来说,数千亿元的投入或许不算什么,但精明如许家印也不会任由如此庞大的资金打水漂。造车,恒大是认真的!你以为恒大有钱就可以一身轻松?No!话说大象起舞不易,恒大造车之路义无反顾,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放眼新能源汽车领域,长跑17年的特斯拉仍未实现持续盈利,蔚来汽车更是“5岁的孩子无法养家”,被拍死在黎明前夜的造车新势力更是不计其数。虽然背靠“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恒大造车业务,轻松迈过了汽车产业的高资金门槛,但并不意味着恒大的造车梦就可以轻松实现。狂飙猛进的恒驰实现产能规模化或许不是大难题,但能否征服市场并实现盈利、能否借助规模化达成摊销成本的目标、如何赶上“新四化”的浪潮,则是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同时,面对“疯狂进击的国产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进入下半场拼杀,以及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的启动化转型,恒驰面临的惨烈竞争可想而知。当然,我们希望恒驰能像许家印展望的那样:“我们要实现三到五年内,把恒大汽车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绝对不是梦!”结语如果说特斯拉是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年鲶鱼”,那么恒驰就是一条“幼年鲨鱼”,尚处襁褓之中,却已露出了瘆人的獠牙,待到恒驰快速长大,那必将搅得一尺蓝水翻天地覆。优秀的车企和产品需要优胜劣汰,作为消费者,我们乐见这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