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安都推新机型,它们离本田的“地球梦”还有多远?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早年,国家非常重视燃油车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政策及金钱支持,但真正拿得出手的成果却不多。
近年,国家补贴的重点放在了新能源车上,传统车企倒是推出了一系列叫好也叫座的燃油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突破。

长城、长安就是其中的代表,最近两家也推出了新的总成,和大家聊一聊两家的技术。
1、长安蓝鲸系列,渐入佳境
最近,长安推出了一款新的1.2T三缸发动机,这也是蓝鲸系列的第四款机型。
至此,长安已经形成了1.2T、1.4T、1.5T、2.0T的发动机矩阵,对于当前政策下的黄金排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长安这款新的1.2T发动机的功率达到96kW,最大扭矩达到210Nm,动力表现比大众的EA211 1.2T发动机更加出色。

基于蓝鲸平台,这款发动机同样也采用了350bar高压直喷压力技术和AGILE高效超净燃烧系统,可以让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更高。
为了降低涡轮迟滞现象,发动机还采用了单涡轮双涡管电控增压器,这也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增压技术。
这种新型增压器将相邻气缸的排气管道分开,对于废气能量的利用更加充分,也让发动机的低速响应性更好。这套技术是宝马最先应用,大众的第三代EA888也有采用,现在长安也进入到了这个行列。
从数据来看,全新1.2T蓝鲸发动机在1500~3500rpm的转速区间,可以爆发出最大扭矩,涡轮介入时间更是提到了1000rpm以前。这也让车辆在起步或者低转速巡航时,动力响应更快更直接,加速表现更好。

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史,可谓是一路辛酸,早期一直是国人诟病的对象。后来吸收了三菱的技术,才终于在可靠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新一代的国产发动机,在动力性和油耗方面进步也非常明显。
长安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从2.0T的蓝鲸发动机开始,逐步发展出1.4T、1.5T,直到现在的1.2T三缸发动机,性能方面已经达到主流合资水平。可以说,长安已经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这几款机头也确实给长安长脸,CS75(参数|询价)、CS55(参数|询价),包括欧尚X7(参数|询价),销量也都是非常不错。这正是长安近几年销量能够逆势而起的核心原因。

新款的1.2T三缸机,官方信息是为了取代逸动(参数|询价)的老1.6L自吸发动机而来。成本更低,性能更优,这看似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
但功夫汽车不得不说,这个行为极有可能得不偿失。从目前市场来看,小排量自吸发动机因为不错的经济性,以及出色的可靠性和极低的后期费用,在小车上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场。

比如现在销量榜遥遥领先的轩逸(参数|询价)就采用的是1.6L自吸发动机;出新款频频上热搜的本田飞度(参数|询价),也是用的1.5L自吸发动机;通用的英朗(参数|询价)、克鲁泽增加1.5L自吸发动机的配置之后,销量也是蹭蹭往上涨;大众系列的A级车,很大一部分销量也是集中在1.5L自吸发动机上。
一边是成熟的自吸机头,一边是性能更好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1.5T可能可以打败2.0L自吸,因为油耗更低、价格更低、性能更好,但1.2T机头,还真不一定比1.6L更好。
2、长城汽车,谨慎、全面、稳定
最近长城发布了第三代哈弗H6(参数|询价),新车采用了最新的“柠檬”平台,对于操控性能有较大的提升。重心更低,车身俯仰角度更小,转向精准度更出色。目前只发布了1.5T版本,采用的发动机则与上一代机型相同。

其实长城新一代的总成已经发布,全新“4N20”系列发动机首款机型已经推出,热效率达到惊人的38.3%,这个效率与本田的1.5T发动机达到了同一水平。180kW的最大马力,385Nm的最大扭矩,比探岳(参数|询价)采用的EA888性能更加出色。
可以预见,新一代的发动机在未来两年,肯定会成为哈弗系列和WEY系列的核心动力总成。但长城却非常“隐忍”,并没有让它第一时间搭上第三代H6。这体现了长城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谨慎、稳定。

相比长安1.2L-2.0L的全覆盖,长城虽然只有1.5T、2.0T两款机头,并且只专注于SUV这一领域。这是因为长城的技术不行吗?当然也不是。
缸内直喷、组合式空心凸轮轴、双流道增压器、变量机油泵、液压张紧器,这些技术长城早已烂熟于心。甚至于长城已经取得了可变压缩比的技术专利,是日产之后第二家取得该核心技术的车企。而且已经做出了自己的9DCT,综合效率和换挡速度均为国际一线水平。

相比技术上的突飞猛进,长城在新技术的应用上相对谨慎,一旦上车,基本都是口碑与销量齐飞。
长城差不多是一线自主品牌中最后换上自家的1.5T的车企,但现在哈弗H系、F系搭载这款发动机,卖得飞起。长城的7DCT做的也不算早,现在已经装机百万台。在其他自主品牌车企还在大量采购爱信6AT、8AT的时候,长城的7DCT早已能独当一面。
3、媲美“地球梦”,还需努力
那么一线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技术,离本田这样的“发动机厂”还有多远呢?
个人觉得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谈谈,第一,从技术层面上讲,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了。新一代的一线国产发动机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并不差,比如长城的“4N20”采用的也是米勒循环,压缩比做到了12:1,像中空充钠气门、中空凸轮轴这些最新的轻量化技术也有运用。

从动力性能来看,虽然达不到本田K20C3的272马力,但也相去不远了。差距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制造工艺和造车经验积累上。随着新一代的总成逐步“上车”,这个差距会逐渐缩小。
其次,自主发动机的研发更加“取巧”,目前基本还是集中在国内市场,研发也就集中在满足国内法规及政策需求。

比如本田飞度采用的1.5L自吸发动机,动力出色,保养及便宜,可靠性好,油耗还低,这是经过很多代的锤炼而来的。而国内几乎没有车企把精力放在小排量自吸发动机的研发上,所以这块市场很快就是飞度们独占了。
再有就是像本田的混动系统,多次获得沃德十佳,不错的性能,超低的油耗。国内也没有车企往这个方向走,因为没有补贴,技术难度也高。
4、功夫拍案
其实对于国产动力总成技术的发展,功夫汽车还是挺欣慰的。技术研发是非常枯燥的,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长时间的积累。国家补贴有时候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补贴一来,就各种牛鬼蛇神都入场了,最后都是被一些不真正钻研技术的把钱套走了,风气也搞坏了。
现在国内车企所欠缺的,一是经验的积累,以及工艺水平的提升,这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幸已经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二则是政策不倾向的部分,比如混动,比如小排量自吸,其实对很多用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但国内车企投入的精力非常少。
当然,无论如何,国产动力总成的进步都是肉眼可见的,我们也希望今后自主品牌技术发展越来越好,把价格打下来,把品质做上去,让更多消费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