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土到掉渣的画风,铺天盖地的广告,六个绚丽的壳子,许家印的造车梦首秀究竟表现如何?

8月3日,当我在外地出差,闲暇时刷手机打发等车的时间,在浏览器、视频应用、汽车网站等各类互联网平台上,都出现了一个土味画风的车企广告——恒驰,我这才知道这家房地产出身的车企今天一口气发布了六款车型。

图1

(连发布会展台都搞得跟开工仪式一样,卡车发布会都比你们高级)

然后我随便搜了一个带所有单车视频的广告,点进去就被这几个车型的30s广告片给惊到了——车壳子放在环形屏幕中间,周围的大屏放点酷炫的无内容画面,来几个特写镜头和动画效果,再配上房地产广告专用的配音风格和毫无干货的解说词,最后一幕怼上一个酷似恒大足球俱乐部徽标的“金狮”车标。(其实当天下午,我就能够在各大电视台看到这些广告片了,地产商速度就是快)

说实话,这味儿太冲。

图2

(你瞅瞅这俩,像不)

但是身为媒体人,我还是忍着挨个“品鉴”了一下这六款车子的设计和定位,除了毫无技术含量的命名,不得不说恒驰最起码知道现在想做大的电动车品牌需要进军哪些细分市场。

图3

比如尺寸最大、定位最高、命名和出场次序也最靠前的恒驰1,就是一款典型的D级轿车,即便略带溜背,但是整体的造型和气势感依旧显现出这是一台定位于行政接待的高级轿车,可以想象出该车面对的竞争对手除了宝马i7、奔驰EQS、捷豹XJEV这类车型之外,面对新势力也能有一台旗舰轿车能拿出手,如果此车真的能成为恒驰先期投入量产的产品,那么最起码这个产品系列本身的档次是不会低的(如果忽略掉土味画风的话)。

图4

而恒驰2则是定位于中型轿跑车,这里的市场非常广阔,但也已经有很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包括很多基于非常成功的燃油车改装而来的电动版,和新势力的首款轿车产品,所以各家在产品的实力上都会倾注很多心血,同时还要在性价比上做到足够优秀,在各个方面的取舍非常考验其造车功力和对用户口味的把握。就目前来看,恒驰2的画风并不是很强调运动感,给人的感觉还是有一点东方式的柔美和极简风格,和美式的极客风格有所不同,如果能好好利用甚至是量产车高度还原此车设计,它的这种清冽的“国风”观感实际上要比比亚迪汉(参数|询价)EV来的更为高级。

图5

恒驰3的设计在我眼里可能是这六款车中最不好看的,因为它并没有利用好所谓的“中大型SUV”的尺寸优势,中网位置缺乏层次感,密密麻麻的网状装饰既没有起到横向视觉拉伸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做得特别酷炫的效果,而且红色灯带也没做出现在流行的渐变式效果,显得车头太平淡,而一旦平淡就会很容易不耐看,多看两眼就会觉得有点low了。同时,尾部的全包式尾门和尾灯,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某个中国生产的法国豪华品牌SUV。

图6

恒驰4算是稍微把握住亚洲市场MPV的设计越来越魔性的精髓,点阵式装饰密密麻麻地铺设算是最近几年的流行元素。但是身为MPV,车身轮廓本身过于方正并非是一个好事儿,因为无论大小,方正的设计才能给人更强的安全感,即便MPV是几乎所有车种中结构安全性理论上最差的。恒驰或许不想走寻常路,但是如果它选择把尺寸做到了中大型,那么这种圆润的体态就必然会吃亏。

图7

恒驰5的定位就是紧凑型SUV,从设计上更强调休旅风格,并没有很浓烈的城市元素,但是你可以找出很多熟悉的设计元素,不过这并非是抄袭,只是流行元素用得有点多,哪哪看上去都似曾相识,新鲜感不足。不过在市场角度上,恒驰5将会和恒驰2共同成为恒驰未来量产车的销量扛把子,毕竟两个市场实在是非常主流,消费者对车子的要求非常现实,所以土味营销的负面影响也是最小的。

图8

恒驰6作为一款紧凑型轿跑SUV,和恒驰5一样由丸山公顾进行操刀,这位设计师的名字在中国互联网上极少露面,除了恒驰自己他是三菱汽车设计总监,就只知道他来过吉林大学车身工程系进行学术交流。此车的设计同样很常规,除了细长的头灯能勉强算作设计亮点之外,其余地方交给量产工序的工作压力并不大,而且现在带有轿跑造型的纯电SUV几乎就只有Model Y(参数|询价)和蔚来EC6(参数|询价),如果入场够早,恒驰6还是可以有自己的施展空间。

图9

不过在强调家族式特征的今时今日,恒驰1-6的设计有一点各自为战的感觉,缺乏一点彼此之间的联系,最大的交集也许就是封闭式中网的点阵式/网格式发光元件,具有类似常规中网的观感。但是最大众化的恒驰2并没有,而是改为贯穿式灯带,视觉效果相对常规很多。而其他方面更是没有什么关联,再联系一下恒大去年造车的时候,说自己一口气从50个全球顶级设计师的150个方案中“层层筛选出30位大师的50个方案,再优中选优,最终选出15位全球顶级造型大师的15个设计方案”。然后选出了就直接用,也没让这些设计师彼此沟通一下,统一一些识别性特征。如果把恒驰的车标挡住,就是我告诉你这分别是六家新势力的产品,估计你也会信。

这么一趟看下来,虽然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不上档次,但最起码要比拿不出实车,停留在PPT层面上的很多造车新势力要强不少。

果然,房地产出身的RMB玩家就是有实力。

那这位RMB玩家是怎么靠氪金来一口气做出六款车型的?下面就是恒驰烧钱的去向:

图10

看上去给人的感觉一点没有造车的精致,有的只是房地产惯有的铺张,这种粗暴的劲头估计也只有对造车一无所知的小学生才敢想出来。

但,谁叫这么想的人中有一个叫许家印呢?手里还贼有钱,人家既然敢想,那就敢做。光是2019上半年就频繁收购、入股、合资、投资、建厂,各类技术路线来者不拒,只要是有利于自己造新能源,能用钱解决的都不叫事儿。

7月27日,负责造车业务的恒大健康甚至直接索性改名“恒大汽车”,并对外发布公告称:“新能源车已成为本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本集团正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构建覆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及智慧充电的新能源车全产业链,在各关键环节拥有顶尖的核心技术,并实施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协同研发,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图11

听听这口气,要是不看看财务报表,都不知道恒大健康为了造车,2019年在这上面亏损33.1亿元,这占到了总亏损的三分之二。换句话说,汽车业务“拖累”了恒大健康的整体业绩。但恒大不以为然,表示目前新能源车业务属于拓展投入阶段,硬件购置、资产投入、研发投入等相关费用及利息都是正常支出;等1年以后车开始卖了,造车收入会超过目前的养生谷业务,成为恒大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图12

而设计方面,前面已经提到了恒驰层层筛选设计师,这要是能拍个节目也能搞出个汽车设计101了,最后挖来的人才很多倒也堪称梦幻阵容,但是稍微懂点设计的都知道,汽车设计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团队协作,灵魂人物两三个就差不多了,而且还得各司其职。恒驰再怎么筛选,现在留下的15个顶级设计师大多都是负责外形设计,他们之间如何进行协调,如何在品牌形象上达成统一的意见,如何一起帮助恒驰培养出一个顶级的设计团队,这些问题感觉现在恒驰并没有很在意,一个“莽”字贯穿始终。

这就让我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一个靠砸钱购买和拼凑资源的车企,真的能够像罗老师说的“方案整合商”那样做出一个优秀的汽车品牌吗?

而许家印花了一年往7个国家、18个城市到处飞,拜访了你能听说过的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巨头,最后换来的究竟是实打实的硬通货,还是感动自己的营销素材呢?

当各大媒体都在用“震惊体”来形容这次恒驰的新车问世时,除非你是对造车毫不关心,只是图新鲜看看恒大玩哪出,否则很难让人不质疑恒大造车的态度,甚至是真正动机。

对于造车“房”势力而言,所谓造车恐怕只是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

毕竟我听说现在圈商业用地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