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国内曾经有过 一股手机热,那个时候几乎是个企业就想进入手机市场,企图都想要在这个即将起飞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但是事实证明,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组装加工实际上也没那么容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内手机行业身下来的几家要么就是华为或者是“OV”这样的通信行业老兵要么就是小米这样极其有恒心也极其有能力的新兴企业。

之所以说得这么远,是因为当时间来到今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汽车行业上,随着新能源车型的热度逐渐提升,很多原本并不是车企的企业也希望能够到汽车这个领域来搅搅局,毕竟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的利润有多大。

就在前两天,市场突然传言小米要进军汽车市场,相关的新闻传得有鼻子有眼,小米股价也随之大涨,然而就在2月21日晚间,小米却突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正式为进入汽车领域这个新闻辟谣。

事实上,即便小米辟谣了,我们也知道小米动过进入汽车圈的心思,并且其实动过这个心思的知名企业也不止一家,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曾经想要进入汽车圈但到目前都没有下文的知名企业。

寻找代工不力的苹果

你要问苹果为什么要造车?其实这里面的“功劳”多半要属特斯拉的。靠着iphone这一款产品,苹果走向了成为“科技巨无霸”的道路,现如今在电子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苹果都有着相当的话语权。然而就如同小米一样,苹果和汽车中间其实还有很远的距离。

然而特斯拉的成功刺激到了苹果,同样都是硅谷的科技企业,特斯拉的电动车可以如此成功,以至于现在其电动车已经畅销全球,而特斯拉的股价也一路飞涨。而比特斯拉成立早得多的苹果没有理由在科技实力上比不上特斯拉,另一方面,汽车的利润又要比电子产品大得多,那为什么我们苹果不进入这个市场来分一杯羹呢。

和特斯拉全盘自有化不同,苹果做电子产品的时候采用的就是代工路线,说白了就是自己把产品研发好了,然后找一个企业代为生产。在电子产品领域这当然没有问题,因为整个行业几乎都是这么干的,但是到了汽车行业,再去找代工就不容易了,毕竟在汽车行业,几乎每一家现存的企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和工厂,例如此前苹果谈了很久的现代企业集团,虽然这些年韩系车在国内的情况不太好,但是现代起亚在美国市场上卖得还是很不错的,品牌知名度也很高,这样的企业自然接受不了苹果提出的极为严苛的代工要求,双方的谈判也就不欢而散了。

此后不久,苹果又与日产进行了交流,但是很明显,日产也不愿意沦为苹果的代工厂,日产运营长古普塔(Ashwani Gupta)还公开表示日产不会改变本身制造车辆的方式,还强调所有设计、开发、生产车辆都会以日产的品牌名称进行。这几乎就在台面上把苹果给堵死了。

事实上,此时的苹果如果用同样的条件去找其他知名汽车企业谈代工,最后的结果几乎也大差不差。当然,苹果如果真的造车并非没有这个技术实力,只是造车的门槛实在是比大家想象的还要高,暂时看来,苹果离造车的下一步还有很远的距离。

被电池开发费用吓跑的戴森

另外一个和苹果一样有格调同时也想进入造车领域的知名企业就是戴森了,前几年戴森在吹风机领域和吸尘器领域的大显神威不可谓不厉害,一款3000元的吹风机突破了广大男同胞对于吹风机价值的认知,但是另一边,那些女朋友或者老婆真的买了戴森吹风机的男同胞们在用着另一半的吹风机的时候又不由自主的暗夸“真香”。而戴森吸尘器也成为了当下都市小资们的标配,简约的造型和强大的功能性也让其成为了市场领导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必女同胞们是对戴森进入汽车市场是非常欢迎的,毕竟“女性之友”的戴森造出来的车相比对女同胞也是很友好的。

事实上,戴森集团在造车这条路上走得要比苹果远得多,苹果还只是在寻找代工厂的时候,戴森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研发电动车了。然而到2019年底的时候,戴森就已经正式宣布放弃造车项目,理由是“看不到商业上的可行性”。

这么说起来多少有些虚无缥缈,但是后来戴森集团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理由就是电池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他说电池技术和电池冷却技术要比内燃机贵出许多。甚至有报道称戴森如果真的把车造出来了的话,每辆车要卖18.4万美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这简直是个天价,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为一个汽车新兴品牌的首款车花这么多钱买单。这也是为什么戴森在已经投入了6.1亿美元研发之后还是要坚决放弃掉造车项目。

鼓捣自动驾驶多年的百度

和苹果以及戴森不同,国内的科技企业百度在造车这个问题上走了另外一条路数——先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其实当下几乎人人都知道,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无论是传统的造车巨头还是造车新势力无不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下大力气研发。而在他们当中,却有一个和造车原本没有什么关系的科技企业走到了前面,它就是百度。

前几年提到国内的科技巨头,大家还会说BAT,然而这些年我们再看却只剩下了腾讯和阿里两家疯狂对线,百度似乎逐渐消沉了下去,然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却已经布局多年。2015年,百度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而从2017年开始,在每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Apollo自动驾驶技术都是主角。在过去的2020年,百度自动驾驶已经逐步商业化,现在在包括北京和重庆在内的多个城市,我们在百度地图APP上就可以打到无人车。

百度研发自动驾驶当然也有其先天优势在里面,这个先天优势就在于百度地图,基本上当下只要是国内正在被使用的智能手机,里面都会安装百度地图或者是高德地图,换句话来说,百度地图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而从L3级自动驾驶开始,对于高精地图的依赖就会越来越高,当下的高精地图都是在普通地图中增加数据,如果你连普通地图制作许可证都拿不到的话那自然就不用指望拿到高精地图制作许可证了。而当下在国内拿到整包高精地图制作许可证的只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以及四图维新,从这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度在研发自动驾驶方面的先天优势。

当然百度并没有止步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最终制造整车才是百度的目标,就在本文写作的当天(2021年2月22日),百度宣布前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夏一平出任新成立的百度造车公司的CEO,而夏一平原本就有在菲亚特克莱斯勒和福特集团的任职经验。此前李彦宏还表示在三年之内将推出第一款车型,至于百度的车能不能造出来我们就还要拭目以待了。

酒喝得有点多的五粮液

说完了想要进军汽车圈的几家科技企业,我们再来聊个有点意思的故事吧,那就是五粮液的“汽车梦”。大概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五粮液这个牌子的了吧,除了茅台之外,国内的白酒行当就数五粮液排得上号了。

也许是卖酒太赚钱了,也许是在酒桌上吹下了什么牛,五粮液对于汽车行业一直都有着向往和憧憬,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五粮液以24.94亿元的价格接手了奇瑞旗下凯翼汽车51%的股份,成为了凯翼汽车的第一大股东,而奇瑞汽车则继续持有凯翼汽车49%的股份。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五粮液或者是凯翼汽车有什么震惊业界的“重大动作”。

事实上,五粮液对于汽车领域从很早前就有了深深的向往,早在2006年的时候,五粮液就曾经收购了华晨汽车旗下的新晨动力46.5%的股份进而进军汽车发动机制造业,然而到了2011年,这些股份又被华晨再次收购。看起来,五粮液和汽车圈实在是没什么缘分,还是回去卖酒来得更舒服一点,毕竟相比无人驾驶什么的高科技,“酒后驾驶”听起来可不是什么美妙的事情。

总结

汽车行业从来都是一个高壁垒也高利润的行业,正是因为高利润,才有那么多的圈外企业想要进来,但是因为高壁垒,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圈外知名企业都在汽车圈折戟沉沙或者出师不利。对消费者而言当然欢迎更多品牌和更多高产品力的车型出现,但是对于那些汽车圈外的知名企业而言,像小米那样多考虑考虑再决定要不要进来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