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转向,弃「新」从「旧」?

近日,关于高瓴资本斥资2亿美金参与比亚迪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购买的市场传闻,不断在业界发酵。引发人们关注的核心,在于高瓴资本在先后清仓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同时,却将融资对象调整为了传统车企包括此次的比亚迪。

一时间,不少媒体纷纷将其解读为资本或已开始转向,大有弃新从旧的势头。事实上,作为最早一批“押注”造车新势力的资本之一,高瓴资本自2015年开始便是国内出行领域重要的投资基金。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高瓴资本已持有理想汽车约160万股、蔚来约241万股、小鹏汽车约90万股。彼时,高瓴资本对三家造车品牌的持仓市值为1亿美元。

然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高瓴便开始快速清仓造车新势力,截止四季度其已不再拥有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的股权。

于是乎,业界传出这样一种声音,认为造车新势力似乎已经不再受到资本热钱的追捧。新势力的“钱途”,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未必!

2021刚开年已有6笔融资投向新造车

据不完全统计,迈入2021年以来,仅仅在1月份就有超过了6笔融资投向了造车新势力。而吸金者分别为小鹏、蔚来、恒大、零跑、爱驰和拜腾。

【制表:马拉车市】

据估算,以上六笔融资的总金额已超过了70亿美元。其中,还不乏一辆车都未卖出的恒大汽车,而260亿港元的融资,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案例。

事实上,资本对于造车新势力的看好并非2021年开年之后的突然之举。即便在过去的2020年,也有不少造车新势力收获了自己的“钱途”。

据马拉车市统计,2020年1-10月,包括蔚来、金康新能源、奇点、理想、威马、小鹏、天际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就多次获得了投资,或为资本战略投资、或为地方政府引资、或为车企发行可转债融资。

【制表:马拉车市】

无论是融资时间分布,还是融资金额来看,显然并未出现人们之前所预计的资本热钱不再。看好并拿出实际行动的资本并不在少数。

热钱持续,背后基于怎样的逻辑

如果说,在造车新势力的爆发期,甚至是洗牌期,因为把不准其后续的走向,资本投入多少带有“赌博”的成分。

那么当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即将或者说已经关闭的时候,值不值得投,该投谁,想必那些愿意入局的资本心中大致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众所周知,去年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国汽车行业整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暂停期到市场恢复期,再到全面回暖,可谓是困难重重,远非人们看到的结果那般波澜不惊。

而在如此特殊的大环境下,资本还会卯足了劲持续地投入。不得不说,多少也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和市场风向有关。

首先,因为车市下行叠加疫情的影响,政府先后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包括补贴和购置税减免延期),给造车新势力提供了一个两年的缓冲期。

而这个缓冲期,不光是能对那些已开始量产交付的头部阵营起到优势巩固的作用,对于那些还差临门一脚的新势力而言,又何尝不是一针强心剂。于是,有那么些相对跟不上节奏的造车新势力,也同样获得了资本的垂青。

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走向和打法。

而作为十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在2021年的开头,其影响和带来的连锁反应并已经呈现出来。资本热钱不断地持续入市,说白了谁都不愿错过这个契机。

继续投新势力,还是选择传统车企

既然仍旧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对象究竟选择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了摆在诸多资本面前的一道难题。

继续“押注”新势力者,无疑是因为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的道路上,造车新势力会相对更具冲击力。这一点,从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构成和售车对象上,也可见端倪。

传统新能源车企中大量的营运用途现状,基本也是因为政策因素所导致。从而也造成了我国新能源车市看着表明风光,但实际上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尴尬现状。

反观造车新势力,其售卖出的用于非营运的新车占比超过了九成。多为个人用车或单位用车购买。这一点显然更加符合资本投资背后的市场化需求和标准。

而类似高瓴资本这样的转向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全球车企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竞争所蕴含的不确定性。

相比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有着长期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造血”能力,也不至于出现类似某些新势力一旦“断粮”就彻底没了方向,就此出局。

此外,从资本的盈利述求来看,持有并重仓造车新势力以继续获利的原生动力显然已经不足,寻找新的业内标的几乎也是必然动作。此时,传统车企新能源版块便不失为一个相对更加稳妥的选择。

总之,不同的述求,盈利迫切性的差异,也造就了资本在做这道选择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题方向和思路。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瓴资本的转向,或许仅仅是出于自身考虑的一则个例。并不能就此断定造车新势力的“钱途”堪忧,但某种程度来说,也给那些当下似乎并“不差钱”的造车新势力作出了警示。

资本不是慈善家,当他们无法保障继续获利的动力时,选择相对更加稳妥和更有优势的传统车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同时,由于资本热钱的流入,进一步促进了新的游戏规则和竞争生态的形成,如何利用时代赋予的机会,使得自身不断“修炼”之后拥有和传统车企同样甚至更强的竞争力,是摆在所有造车新势力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接二连三的造车新势力暴雷出局,仍历历在目。虽然符合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却也足够残酷。相信任谁也不愿只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一个过客,而都是为了长久且愈发向上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