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315,幸运的特斯拉
现在看来,特斯拉有没有登上315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已经对其有了质量堪忧的公共性认知和抵触。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相信没有哪句话会比这句话更适合形容今年的315。无论是令消费者又爱又恨的拼多多,还是事故不断,让消费者头疼的“韭厂”特斯拉,都没有登上今年的315晚会。反而是侵犯隐私的人脸识别、个人简历打包售卖、手机清理软件陷阱、瘦肉精、手表维修、广告泛滥的搜索引擎等内幕成为了315晚会的焦点。
再看汽车行业,仍然不痛不痒,福特翼博和英菲尼迪QX60两款车型因为设计缺陷、变速箱故障侵犯消费者权益,而被“点名”。其中,翼博甚至已经停售。
对此,市场一片哗然。”就这?”“散了散了””柿子专挑软的捏“……成为了315直播中最常见的弹幕。毕竟,就以汽车行业为例,市场几乎一致认为特斯拉将登上315晚会。更何况,在315之前,今年以来各车企还曾发起过大规模的汽车召回。
其中,不乏市场销量与投诉量同步居高不下的日系车,以及包括BBA在内的德系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了30次汽车召回公告,累计召回规模超过340万辆。仅仅两个月时间,召回总量就达到了2020年召回规模的一半以上。
涉及品牌包括BBA、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特斯拉、小鹏等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以及广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等合资品牌。召回原因涉及软件设计问题,也包括汽车零部件品质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责任与质量堪忧,冲突吗?
不可否认的是,汽车召回规模在315前夕猛增,让市场感受到了车企发现问题、快速召回的责任感担当,但同时也让市场警惕,汽车召回的背后,是否还有车企的“私心”?汽车召回,到底应该高唱赞歌,还是应该成为敲醒车企的警钟?
以豪华品牌为例。自中国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以来,豪华车市场向来是以一枝独秀的成绩,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中不可多得的逆势崛起力量。但是,在豪华车市场不断走高的同时,包括BBA在内的豪华品牌的召回规模也在不断连创新高。
据车市红点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兰博基尼、BBA以及二线豪华阵营中的凯迪拉克、沃尔沃等豪华品牌在内的累计召回量约为287万辆,占比总体规模约达84%。其中梅赛德斯-奔驰自今年以来累计发起过3次召回,召回总量达高达272.8万辆。
最近的一次高达260万辆的召回规模,是造成今年汽车召回数量猛增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月12日消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将从今年4月12日起,累计召回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生产的约260万辆进口和国产汽车。
召回规模几乎达到了奔驰去年在华年销量的三倍之多,召回车型也基本覆盖了奔驰国产和进口在售的所有车型。召回原因,主要是由于通信模块软件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事故发生,这可能将导致紧急呼叫和服务功能出现偏差延迟,影响救援。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功能,仅在发生严重碰撞且车主无法进行主动呼救的情况下才会启动。反观奔驰的举动,不仅发起了迄今为止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还在召回升级形式上做了改变。针对此项软件涉及问题,奔驰是通过OTA技术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实现在线升级。
也就是说,车主无需把车送回原厂即可完成车辆升级。不难发现,通过此次的召回事件,奔驰或许是欲借召回“舞剑”,意在彰显软件OTA升级能力以及企业的责任担当。
但是,奔驰此举就能掩盖其质量体系堪忧的事实了吗?2019年全年,奔驰在中国市场就累计发布了召回公告24次,召回数量达145.82万辆,是所有品牌召回量最高。2020年,奔驰累计召回21次,召回数量约达82万辆。
并且,反观此前奔驰的召回事件,几乎都是汽车的传统硬件相关。比如,发动机的高压燃油泵与低压燃油管的结合处有可能发生渗油隐患、轮胎鼓包、减震器断裂、发动机舱保险丝损坏、安全带双锁扣故障等问题。
这并不是重翻旧账。因为,尽管汽车召回也是为了车企不断改进自己,维护消费者权益,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记住车企的质量进化历史,也是对车企最好的鞭策。
新能源车问题频出,品控问题已成“老生常谈”?
此前,市场上的舆论几乎已经一致认为:特斯拉将登榜今年315。这样的评判来自于,尽管今年年初,伴随着国产Model Y(参数|询价)开启上市交付,特斯拉曾被视为将继续以一家独大的优势,独占鳌头,但是随之而来新能源品质问题的大面积爆发,舆论的持续发酵,持续增长的投诉量,特斯拉也成为了新能源品质堪忧的众矢之的。
据了解,今年以来,继召回门、异常加速、断电无法启动,以及刹车失灵事件之后,特斯拉就持续深陷新能源市场的舆论中心,而特斯拉的技术也质量也遭到了市场的怀疑。
作为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中的龙头企业,今年年初,特斯拉就曾因为异常加速、电池起火以及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被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其中,车辆远程OTA升级问题值得一提。
众所周知的是,特斯拉整个车机系统的功能都需要依靠中控大屏来实现,如果中控屏发生死机,整车不可控制的变量因素和安全风险也将随之增大。自进入2021年以来,根据车质网显示,就有车主投诉特斯拉产品中控屏频繁死机的问题。
今年2月初,因为中控屏存在某些安全功能缺失的问题,特斯拉还发起了一次超过规模13万辆的全球召回。其中,在中国市场内,因为中控屏缺陷问题,特斯拉的召回规模就累计达到了36126辆,召回车型包括部分进口Model S(参数|询价)车辆和Model X(参数|询价)车辆。
而除了特斯拉以外,小鹏汽车、宝马以及东风悦达起亚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以来也曾发起过召回。其中,因为后排中部安全带卷收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宝马此前宣布将召回从2020年12月29日到2021年1月25日生产的X3、iX3汽车,共计8114辆,是宝马今年3次召回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
小鹏汽车方面,则因为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容上连接铜排螺丝的镀锡端子因锡须可能会造成高压直流电正负极间短路,导致逆变器无高压电供应,存在车辆无法启动或者车辆失去动力的安全隐患,共计召回13399辆小鹏G3(参数|询价)。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的召回规模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召回规模并不算大。回顾近些来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种种问题,关于电池、电子电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就时有发生。
但作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之下,切忌不能让新能源品控质量堪忧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严防把关新能源品控质量,或许更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消费信心,推动市场的转型脚步。
所以说,即便今年特斯拉没有登上315,但是市场已经对其产品质量低下有了系统性的认知。对于特斯拉而言,需要记住的是,315晚会不是掉下悬崖的关键,市场才是。
红点观察: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召回的确是车企负责任,及时保障用户权益的重要所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汽车产品不断进化。但是汽车召回,也绝对不能成为车企对于自身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理由。在国家监督机构以及市场的监督管理之下,车企唯有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到首位,全方位不遗余力地把关产品质量,才有望在市场中建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