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则重磅新闻刷爆全网,《晚点 LatePost》从多个渠道获悉,小米将决定造车,并将视其为战略性决策。消息一出,小米的股价变从微跌一路爆涨12%,最后有所回落,但资本市场对于小米造车依旧给出了极大的肯定和认可。

不过小米官方还没有正式确认,只是做出了“不予置评”的暧昧回复,不过这并不影响大众对于小米造车的诸多猜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小米的代工厂和供应链问题,这很大程度影响着小米造车的进程和后续品质和竞争力的高低。

图为当时的猜想图,官方以辟谣

其实早在一年前,小米就和比亚迪传出了诸多“绯闻”,当时“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的口号让很多消费者期待不已,虽然最后被双方辟谣,但依然看得出来,雷军的造车梦想,很有可能会依靠比亚迪来实现。

这样的猜测并非凭空而来,首先小米作为“造车新势力”很有可能只提供一些车型设计和智能化软件,像小鹏、蔚来和理想也全都如此,想要自己从零开始,或者收购一家代工厂显然是费力不讨好,选择一家技术过硬的企业来选择代工才是最经济且好用的解决方案。

小米、比亚迪成立联合实验室

这对于小米来说可一点都不陌生,小米旗下的手机业务绝大多数来自于比亚迪电子的代工,双方的合作已经有数年之久。并且在2020年小米的十大供应商伙伴中,比亚迪电子赫然在列,雷军也不止一次的赞美比亚迪的工艺流程和水准极高。所以汽车代工选择和比亚迪继续合作的概率也很高,并且比亚迪还具备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

比亚迪几乎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完全自主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所以成本的把控是比较出色的,从之前的松散机车,到后来与滴滴合作的D1网约车,都看得出来比亚迪在代工方面先天的优势,而对于小米来说,他们品牌的定位以“性价比”为核心,新车的售价大概率也不会高,更多的是面向年轻消费者,在相对低售价的前提下,成本的把控就显得更加重要。

同样的,在控制成本对于电动车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而目前来看,电动车成本最大的点来自于电池,如果新车的定位在15万,甚至是10万以内的话,三元锂电池的可能性会非常小,毕竟价格太过于高昂,而磷酸铁锂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恰好可以满足小米的需求。

根据综合的判断,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身就是亲密合作伙伴的小米和比亚迪,有望在造车上更进一步,不过未来将会如何,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我们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