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难掩低迷销量!G3月销仅600辆,小鹏汽车急需补课
《我有车》原创行业报道:就在几天前,小鹏汽车正式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主板完成上市,其上市发行价15美元/股,上市首日收盘大涨41.47%至21.22美元/股。不过截至9月1日,小鹏汽车收盘价21.61美元/股,股价依旧处在较高位置。
小鹏汽车的上市,也成为了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造车新势力,其中与小鹏股价走高情况相反的是,理想在8月26日创下24.48美元/股的上市新高后近日迎来股价急跌,其截至9月1日的1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000亿元)市值也要落后于小鹏的156亿美元,不过考虑到后者品牌定位和销量都不算高,或许小鹏偏高的股价之后同样也会迎来滑落。
◆够底气撑起百亿美元市值?
“智能化价值已经被用户认可,现在智能化已经进入到消费者购车决策因素的前三位置,我非常有信心最晚到2021年,智能化将成为很多人购车的第一决策因素,另外L3级别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将很大程度改变大家对自动驾驶的印象,因此在未来2~3年里,随着消费者对续航、充电、安全的信任度提升,市场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拐点。”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这样说到。
在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里,蔚来、小鹏和理想都不遗余力对智能化表达了极高的重视,其中蔚来拿出能够与用户互动的NOMI、理想主打中控四屏内饰,反之小鹏则更多跟随着特斯拉的步伐,以强调自动驾驶辅助技术为主。
此外小鹏还在招股书里写到,“我们相信,我们是目前唯一一家开发用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全栈专有软件的中国汽车公司”,同时还表示了将在明年初推出可以实现包括自动换道、超车、识别交通标志以及调节速度等功能的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功能,达到L3级别自动驾驶的门槛,这样的技术储备也帮助了小鹏在资本市场上得到更多追捧。
值得留意的是,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或许与特斯拉有着莫大关系,尤其是去年特斯拉针对其前员工、曾任视觉科学家一职的Guangzhi Cao提起了诉讼,特斯拉表示Cao在任职期间,向个人iCloud账户上传了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源代码的完整副本,并在离职前清空电脑浏览器历史记录,且又很快就跳槽到小鹏出任感知负责人一职,特斯拉认为小鹏通过Cao窃取了源代码,该纠纷多少让人对小鹏的技术积累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小鹏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并没有为其带来突出的市场表现,小鹏G3(参数|询价)自2018年底上市至今,累计交付量只有1.87万辆,其中今年前7个月累计4753辆,月均销量只有679辆。
反观价格达到小鹏G3的一倍、且从去年12月才开始交付的理想ONE(参数|询价)累计销量已达1.3万辆,另外自2019年6月开始交付的蔚来ES6(参数|询价)也已累计交付了2.6万辆,对比之下,可见小鹏G3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作为小鹏汽车的首款产品,小鹏G3并没有像蔚来或者理想那样可以给到大家惊喜,反而更多是模仿痕迹,包括抄袭特斯拉的前脸及内饰、底盘逆向开发自本田缤智(参数|询价),再结合其补贴后14.68万元的起售价来看,显然小鹏G3的研发初衷只是为了以实惠价格抢市场,不过这也使得该车缺少了纯电动汽车该有的先锋气质,导致未能在市场上获得突出表现。
小鹏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官方很快推出了中型车级别的小鹏P7(参数|询价)来拔高品牌,尤其是该车准备的NEDC工况最大续航706公里、4.3秒百公里最快加速、近3米轴距等硬核卖点,同时辅以补贴后22.99万元的起售价来强化性价比。从6月底开始交付至7月31日,官方已经交付了1966辆小鹏P7,这样的成绩算是开了个好头,未来能否持续增长仍值得关注。
电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换道超车的主要渠道,各个品牌纷纷借机站上更高价位,但小鹏则依旧坚守务实路线,无论小鹏G3还是P7都采用了高性价比手段入市,虽然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低的价格门槛,但对于品牌建设可能力有不逮。
不过何小鹏认为,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相信15~3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才是最大的市场,同时该区间还可能在未来2~5年里迎来快速成长期,因此小鹏专注在中高端市场将具备非常大的价值。
小鹏的期许能否成真仍需时间来验证,但资本市场的本性就是短期逐利,小鹏在短时间内还得依靠出色的业绩来确保股价上行。此外既然小鹏主动选择了15~30万元区间的主流市场,也就意味着将来它面临的对手包括了众多传统汽车品牌,无论合资、自主,还是造车新势力,这必将是一场混战,之后小鹏所面临的挑战大概不比蔚来、理想少。
◆未来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从去年开始交付后一直保持了正向毛利率,且其毛利率还从一季度的8%提升至了二季度的13.3%,表现相当亮眼。至于亏损王蔚来汽车的毛利率也从今年二季度开始转正,其二季度9.7%的毛利率远超官方一季报预计的5%,可见当下蔚来的发展也步入了正轨。
反观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亏损3611.6万元,毛利率为-3.6%,但对比去年同期的-38.23%已大幅收窄,表现不过不失。至于未来如何提升毛利率,小鹏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在2021年初推出自动驾驶技术XPILOT 3.0,通过软件产品提升毛利率,此外官方还将在原有平台上开发全新车型,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效率。
此外,目前小鹏拥有名为“David”和“Edward”两个纯电动汽车平台,合计可以覆盖2600~3100mm轴距范围的产品,其中下一款新产品将与小鹏G3共享David平台打造,通用约70%的零部件。
而小鹏的第三款全新车型将是一款定位于13~15万元的A级纯电动轿车,这也意味着新车将与几何A(参数|询价)、荣威R ER6(参数|询价)、广汽新能源Aion S(参数|询价)等车型同场角力。比起当时小鹏G3刚进入市场的阶段,那时传统品牌在10多万元市场上还没有足够多的产品,因而能够拥有更多市场开拓机会,反之如今传统品牌已推出多款纯电动轿车,小鹏掺一脚是否可以如愿以偿,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
不过何小鹏对此信心满满,他认为尽管目前在13~15万元市场存在纯电动轿车,但并没有智能纯电动轿车,而这点恰恰将是未来小鹏新车的重要卖点。但话虽如此,考虑到小鹏G3也并没能通过智能化取得明显的市场优势,显然何小鹏的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科技感或智能化都只是锦上添花,毕竟目前用户对于汽车的智能科技并没有太高依赖度,可能大家使用最多的还只是在线音乐这样的简单功能。小鹏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大家的使用习惯、以智能化来作为主要卖点,这样的时机还并未成熟,最终消费者依然会回归汽车本质,比如车子开起来怎样,包括底盘滤震、操控性能等汽车基本要素,而这些基本功恰恰是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急需提升的实力卖点。
此外关于品牌建设方面,何小鹏承认过去的投入并不够,过于将资源放在研发身上,因此他决定今年在服务、品牌、销售体系等层面上有更大投入,例如北京市的小鹏超充站改为小鹏车主专享+免费充电模式,小鹏车主每年可以免费充电3000度电,总算给车主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也为品牌形象有所拔高。当然只有这点还远远不够,未来小鹏在品牌建设上仍需补课。
《我有车》总结:何小鹏在小鹏上市当日受访时表示,“我没有办法对财务或者远景做出预判,但小鹏在过去运营得非常有效率,尤其过去一年里毛利率有了非常大的变好迹象,我对未来小鹏的商业发展非常有信心,且经过这一轮储备了更多“弹药”以后,我们会更长远思考未来如何做得更好。”
事实上小鹏的资金流一直比较稳健,据上市前统计其持有的现金类资产超过8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不差钱”足以看出小鹏的运营效率之高,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支撑小鹏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领导地位,最后仍要以销量说话,而这点恰恰是小鹏对比蔚来、理想的明显弱项,显然未来小鹏的路还很长。《我有车》还有更多原创新车/降价行情报道哟,快来获取第一手买车、用车资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