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享宝马利润,却负债上千亿,华晨汽车还能撑多久?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为了更好地保护自主品牌车企,早期合资厂商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为49%,某种程度上,自主品牌厂商在合资车企中就是“躺赚”的状态。
也正是有了外资品牌的依赖,像某些国营自主品牌的发展,远不如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无论是销量还是自主研发实力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今天的主角是华晨汽车,即使有着华晨宝马盈利能力这么强的合资车企撑腰,却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
据2020年华晨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总负债1226.7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9.9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从今年7月份以来,部分债券开启了连续下跌的模式。到了8月12日,华晨汽车旗下多只债券突迎暴跌,最大跌幅近20%。8月13日,华晨汽车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华晨中国突然“闪崩”,一度暴跌超13%,最终收跌近9%,全天放量。
老牌车企华晨的债务危机大爆发,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早在此次危机爆发之前,华晨汽车内部就深陷负债和诉讼风波,先后多次传出利空消息。
6月份,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末,华晨汽车的总资产为1754.37亿元,净资产为527.62亿元,负债总额高达1226.75亿元,且短期有息债务为484亿元。显然,华晨汽车的流动资产是难以覆盖流动负债的,短期内有着较高的偿债风险。
7月份以来,华晨汽车由于深陷负债和诉讼风波,因与天风证券存在法律纠纷,导致下属公司金杯股份被申请冻结,金额接近10亿且冻结时间最长达3年。
8月初,华晨中华陷入了员工“放假轮休”的舆论之中,除中层及以上领导之外,华晨中华的其余员工将“放长假”,“轮流上班”的状态或将持续到年底。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之际,各大车企都火力全开,而华晨中华的员工却放起了长假。
种种信息都在表明,华晨汽车的经营状况是很不堪的,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和不理想的债务状况。
面对眼前的这份危机,华晨汽车的债权银行已组成债委会,尽管华晨方面解释道:“目的是为了协调相关债权方不要抽贷、压贷、断贷,继续给予公司金融财务上面的支持,并非企业自身进行破产重整。”但从华晨中国股价一路走跌来看,市场投资者明显是看衰华晨汽车的。
过度依赖宝马,铸成大错
提起华晨汽车,别看现在的状况岌岌可危,但也曾经辉煌无限。
华晨汽车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旗下有华晨中国、金杯汽车、上海申华和新晨动力4家上市公司。而金杯客车作为华晨的“王牌”,在2000年的时候,其销售额就高达70亿元人民币,利润仅次于南北大众。
自2006年起,华晨汽车已经连续15年稳居沈阳市纳税企业第一名,2016年后更是连续4年成为辽宁省纳税企业第一名,足以见得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华晨汽车的地位和量级几乎都是宝马所赋予的,没有华晨宝马,情况或许比现在要更加的不堪。
一直以来,依靠华晨宝马的收益,华晨汽车自主业务的亏损得以掩盖。根据华晨中国公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近五年来,华晨宝马所带来的的收益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利润贡献率不断增大。
反过来看,亦可证明华晨中国其他业务板块的亏损是在不断扩大之中,华晨汽车的困境,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与宝马集团的17年合作,让华晨汽车尝到了“躺着赚钱”的甜头。前华晨集团掌舵人祁玉民曾说:“我梦想有一个产品,它的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它的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大资源一整合,是不是一个好车就出来了?”
不难看出,祁玉民崇尚“拿来主义”,试图通过市场换技术来拔高华晨。过度依赖宝马的后果,就是自主板块的发展始终羸弱,尽管利用外资汽车技术研发了不少新车,但几乎都是高开低走的状态,毫无存在感。
华晨汽车会倒下吗?
根据东方金诚跟踪评级披露的信息显示,华晨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已经呈现三连跌的态势,2017年-2019年的销量分别为27.91万辆、23.30万辆、17.62万辆。尤其是华晨中华品牌,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仅为3287辆,同比大跌89.37%。
归根到底,就是华晨汽车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实力过弱,加上市场决策较慢,车型更新换代迟缓,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而引起的。26亿元研发的华颂7,1-4月销量仅为9辆,36亿研发的中华V7(参数|询价) ,6月份销量只有4辆,类似的投入和收益严重不成正比的项目,华晨汽车还有很多。
如今,宝马已经拿回了华晨宝马的更多股权,华晨汽车仅剩25%的股份。这不只意味着其能从华晨宝马分得的利润变少了,在车型的研发投入上也会变得更少,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底气和谈判筹码也会越来越少。
短时间内,华晨汽车倒下的可能比较小,也尚未到退市的地步,毕竟是省纳税第一企,地方政府还在通过出钱接手华晨部分股权为其输血。但从长远目标来看,“混改”无疑是目前最优的选择,给国企输入新鲜的血液,打破原有体制束缚,将自主板块做强做大,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钟述
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淘汰,据统计,今年7月有近40家车企销量不足千辆。对于华晨汽车而言,更难的日子还在后面,如果不能在品牌和产品上有所突破,成功开启“混改”,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即使华晨宝马有再强的盈利能力也不够其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