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宝能集团将66.3亿的资金砸下去以后,观致汽车才终于依靠着企业批量采购,东西倒手等途径获得了看上去犹显乏力的销量数据,而次年内就把此前同比增长的数据一下抹平,再次跌落至一个尴尬的处境。于是,跨界造车,尤其是房地产商造车,再次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成功案例。

宝能入主观致之后,恒大与法拉第的合作消息传来,可惜这次牵手并未持续多久,贾跃亭"东窗事发",合作也就落了空。谁料许家印造车之心看上去由来已久——没了FF91不要紧,他们自己造。于是在跨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年零八个月后,今年8月3日,恒大汽车一口气发布了恒驰六款车型,完美涵盖了6个乘用车型细分领域,这样的创举,在汽车界基本史无前例了。

说是恒大有钱,有钱就好办事是公知,但宝能没有钱吗?其他房地产大亨没有钱吗?并不,他们都很有钱,而且是特别有钱,但当人们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每个人的走法也不尽相同,而恒大又是如何以百米冲刺,甚至比特斯拉还要快的速度跑到了今天呢?

"我们造车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有经验,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所以我们要开辟一条和全世界车企不一样的造车路。"这是许家印在去年11月的恒大汽车峰会上表示的,这句话倒不是他在吹牛,而是代表了恒大集团的一种逻辑,关于高速造车的逻辑。

我们都还记得恒大在这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都"用钱"做了些什么,拿走了瑞典萨博品牌的整车研发和制造技术;与世界超跑品牌科尼塞克组建合资公司;收购世界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靠前的卡耐新能源58%的股权;控股荷兰最先进的轮毂电机公司e-Traction。这些动作放在一般企业身上可能需要很多年,但就是在恒大决意造车的这短短月份里,合作消息频频曝光,从整车研发到核心技术,一样不落地都给准备好了。

都知道核心技术是任何领域制造产品的关键,但技术原创就显得太过浪费时间,如同国际知名车企本田、丰田等品牌,研究一项专利技术至少要花三四年时间,更别说将其应用在产品上。所以许家印思路很清晰,先买,后合,等大框架和零件都准备完成后,剩下要做的就是人工、工厂、设备、生产线等等,基本也就是投钱的事了。

于是就这样,在新势力们费力融资、建厂、拿资质、解决量产问题的这几年里,恒大却实现了"以资本换技术""以技术换时间"的创举,最大程度缩短了汽车研发制造的周期,让全球的人见识了一把比特斯拉上市和建设超级工厂还要快的"火箭速度"。

剩下的就是等待新车上市了,既然第一步已经成功,要看的就是品控、性价比和营销售后了,接下来恒大将如何圆满地铺完这条造车之路,我们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