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带孩子本身也是出差的一部分。活动背景是“雪佛兰DC 24 HOURS”,从去年开始运作以来,这个以深度体验为价值的车主活动,今年进入了第二年。而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带娃参与。

(相关阅读《雪佛兰正确的打开方式:带着孩子一起去野》)

我数了数,我们这一批一共有10个孩子,年龄从5岁到8岁不等。因为我自己业余时间在做一些家庭教育的义工工作,深知带这样的小孩子,是最累的,但也是最有意思的。

因为,小孩子是百分之百参与的,也就意味着他们会非常积极、随时在线,那么也就意味着要随时留意他们的情况,以保证他们远离危险。

再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几岁的那种,看起来他们很少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不会弄脏衣服,整洁又干净,除了更能够照顾自己之外,我遗憾地看到,其实是因为他们已经不会完全、全身心地参与探索本身了。他们会有分析评估判断,也会有“别人怎么看我”。是什么让孩子从全身心探索,“成长”到不去探索呢?其实也是我在做家庭教育义工时经常会思考的问题。

所以非常感谢雪佛兰能有这样深度参与、并且提供给如此小的孩子去参与、体验的活动,作为主办方,我知道他们有多不容易。而作为带着孩子全程参与的家长,我相信这次活动会给孩子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雪佛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亲子活动?这个要追溯到“雪佛兰DC 24 HOURS”的初衷。这些活动是针对于车主体验本身的,如果从类别划分来说,它类似于AMG的车主学院之类,是面向车主的一种附加价值,而非针对销售端口。

从去年请到全球顶尖的生存大师Joel Lambert教授车主们野外求生的能力,到今年邀请到《决胜荒野第二季》生存导师朱炜强、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江泓全程陪伴孩子们,都可以看到雪佛兰对于这场车主活动的用心。不要忘记雪佛兰在品牌体验活动上的坚持可能是全国最有耐力的一个——“雪佛兰红粉笔计划”到现在已经有14年,我作为中早期就参与其中的一员,至今在微信群里依然看得到车主在公益上的热衷,甚至可能他们都已经换了车,但“一日粉笔头、终身粉笔头”的信念不会改变。

这是我最感慨也最感动的一点,雪佛兰把车主体验和营销产品本身区分得特别清晰,不像一些车主活动,从头到脚渗透着营销的味道。当然也有很多品牌曾经在车主体验式活动上付诸心血,只是囿于销售端的压力,没能持以长久。

雪佛兰不是销量最大的品牌,更不是最有钱的品牌,然而在这样和“卖车”毫无关联的事情上全身心投入,付出极高的热情,这种纯粹,其实每个人、包括5岁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

在整个活动当中,朱老师、江老师全程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生动有趣的讲解,不仅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大人们也从中学到很多。

什么样的课程能让5-8岁的孩子坐着一动不动的认真听讲动辄半小时?我想,最关键的并不是教了什么,而是两位导师那种探索世界的劲头、那些全心投入的热情,让孩子被打动。

美国著名的育儿心理学家 Michael Tompson说过,“每个孩子天生都喜爱学习,但喜爱学习并不等于他们喜欢被教育”。探索世界的热情,与生俱来,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孩子不喜欢恐龙。

由于知名汽车品牌的介入,也由于古生物学家的背书,孩子们跟随他们可以体验到和通常的家庭出游完全不同的行程安排。在恐龙化石骨架边搭帐篷过一个“博物馆奇妙夜”、去化石挖掘现场体验考古学家的艰辛,这和“景点打卡拍照”太太太不同了。

要活出真正去探索的人生,而不是走马观花的人生。是我在这场旅行中学习到的。我的孩子不到5岁,在大太阳下没有任何遮阳,拿着小刷子在地面刷刷刷,整整一个小时,来看脚下究竟是石头还是恐龙化石,如果你看过这一幕,你会认同,人类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探索欲望是天生的。

或许弄得浑身都是土,或许皮肤会晒黑,他也许会永远记得这个场景。

而这些,不也正是雪佛兰“Find New Roads”,以及合作方DISCOVERY探索频道的精神内核么?

最后,作为汽车媒体还是带一句对于开拓者(参数|询价)的体验:活动全程两天我都坐在这台车的第二排——坐在两个儿童增高安全坐垫的中间。这样的长途体验足以说明开拓者后排的宽大——不信的话你就看后排在安装了儿童安全坐垫之后,中间是否还能坐一个成年人就明白了。

二胎家庭,请务必要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座垫!为了这个需求,你有必要关注安装之后中间乘坐舒适性的指数。

愿我们的孩子,永远怀有探索的好奇与勇气。

文|赵小查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