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汽大众将第四代高尔夫(参数|询价)引进并国产化,在当年,这台“没屁股”的小车很难被大家所接受,反倒是三厢宝来(参数|询价)更受国内市场欢迎。由于市场表现不佳,除了稀疏的几台GTI,第五代高尔夫并没有被引进国产。不过当一汽大众重整旗鼓,在09年将第六代高尔夫带回国内后,这台小车便成为了国内车市的现象级产品,也终于让国内消费者们接受了Hatchback这一概念。随后的7代、7.5代高尔夫虽然被诟病减配,但也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而去年上市的第八代高尔夫,似乎让这个车型彻底走下了神坛。

第八代高尔夫被官方命名为“全新数字高尔夫”,虽然数字化是换代亮点,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实用主义的数字化。内饰一改以往老套的设计,液晶仪表和中控两块大屏配上平直化的仪表台,整体风格极具科技感,能看出大众终于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这点值得肯定。但第八代高尔夫最大的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两块屏幕上。

曾经大众的车机系统始终功能少反映又慢,但好在物理按键布局合理质感也都不错,日常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在第八代高尔夫上,几乎所有功能都被集成到了中控屏里,而这块仅有顶配车型才有的10英寸屏幕(其余配置为8.25英寸),触摸感应及其不灵敏,要按得准还要停留几秒系统才会作出反应毫不夸张的说,十年前的山寨机都比它响应快。

除了触控不灵敏,车机系统卡顿也会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开机速度慢得像之前的领克,卡顿、反应慢这都是家常便饭了。空调菜单的设计才是最反人类的。即便是十几年前的车型,随便调一下风量或者出风口,系统也会明白你的意思自动开启空调。而八代高尔夫的空调就像你要退订VIP一样,藏在二级菜单里,即便是按物理按键直接进入空调界面,它也不会允许你操作空调,只有你按下了触摸屏上的空调开关键,它才能确定:原来,你真的是要开空调啊。而在完成这繁琐的操作时,你还要忍受它无数次的触摸不灵敏。

除了车机,液晶仪表也算不上流畅,并且因为没有驾驶辅助和导航,1.4T和1.2T的入门车型的界面极其单一,在功能性上跟传统仪表没有差别。并且只有顶配车型才能选装驾驶辅助,价格5000元。虽然说第八代高尔夫在设计风格以及硬件上都像数字化和科技感发力,但实际带来的表现却像是8年前的国产智能机,以为只要屏幕够大就可以,流畅度和便捷性都排其次,这样表面的数字化,非但没有带来进步,反而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EA211 EVO

同样让人失望的,还有动力。没有车机那么糟,动力并没有变弱,但大家期盼已久的那台EA211 EVO引擎依旧没有引进国内。第八代高尔夫搭载的还是那套1.4T+7速干式双离合的动力总成,没错,在同级别车型中,这套动力总成的综合表现还算不错,也被广泛应用于大众旗下各个品牌的车型上。但依旧是150马力,依旧是250N·m,对于消费者来说太没有新意。

如果你开过第七代高尔夫,那么就无需试驾第八代高尔夫了,因为从驾驶感受来说,两台车几乎一致。低转速时依旧会有涡轮迟滞,1750rpm时才能输出最大扭矩;D档急加速时动力响应依旧很慢,切换到S档保持高转才有改善;起步时双离合依旧会顿挫,如果经常堵车那要保护好颈椎。当然即便不改善这些问题,高尔夫的驾驶感受在同级别车型中也不算差,但换代车型不对动力系统做出优化我觉得不能够接受。

最后说一说减配这件事,从第七代高尔夫开始,大众就对这台销量王痛下毒手,在看得见或是看不见的地方进行了减配以控制成本。欧洲市场的第八代高尔夫已经及时悔改,用回了第六代上的全铝底盘,但在国内市场,升起底盘从前到后依旧是黑漆漆的铸铁材质,1.2T车型的后悬挂也依旧用着扭力梁的整体桥。除此之外,在内饰的储物方面也有许多减配:眼镜盒以及主驾左手的储物盒都不见了;手套箱里没有了植绒覆盖四面都是硬邦邦的塑料;发动机舱盖也没有了液压挺杆。

随着时代发展,数字化科技感是新时代汽车的必经之路。而一直被捧在高处的高尔夫,上路的时间似乎晚了点。为了赶上同级别车型的脚步,只好先做好表面工作,内在的水平慢慢再追赶。徒有其表的数字化体验,必然会在市场的考验中露出马脚,况且就现在的销量来看,第八代高尔夫远不如前辈们那样受年轻人追捧。也许,在中期改款后,换上1.5T的EVO引擎、升级一套更为流畅的车机系统,高尔夫还能回到那个巅峰的年代。但在目前来看,即便是三缸福克斯(参数|询价)给我的整体印象也要远远强于这一次全新换代的数字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