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BBA了没有?

观察近期SUV排行榜,会发现Q5L已经冲到了第12位,1.8万的月销和RAV4持平,累计销量也不过比后者差两万。以往认为BBA是“准奢侈品”或者是有钱人的玩具,这个观念要改一改了。

其实不仅Q5L,X3(1.6万),GLC(1.5万)也都进入了主流行列,这个“主流”意思是RAV4,大众探岳(参数|询价)等传统紧凑级SUV热销车。

而在另一端,紧凑级SUV市场依旧红火,国产SUV恢复了王者本色,大众双岳和CRV、RAV4这样的老字号依旧热销,以往认为从豪华阵营降价引发的层层下压并没出现,真正受伤的是普通品牌的排头兵们。

比如昂科威(参数|询价)目前月均销量1.5万,途观L(参数|询价) 1.7万,数据尚可,但实际上冷暖自知。在某种程度上,高端中型SUV和亚洲龙(参数|询价)等中型家轿的情况差不多,都得靠降价屈尊到低一档级别的车型上,才有可能继续维持表面上的风光。

这当然不是产品方面的问题,大众的产品路线相当善解中国的人意,一个“大”字说明了很多东西,而别克的舒适风依然是本土市场刚性需求,说起来昂科威的1.7万销量比同为中型的汉兰达(参数|询价)还要高出一倍左右。

而说起汉兰达尽管销量稳如泰山,但也稳定到没了创业激情,月销8000仿佛是国企发固定工资,是否几年前大汉也曾有过一统江湖和挑战BBA的野心?

如今这都是年轻时的虚妄罢了。

真正变心的是市场,消费升级渐渐转向了BBA,大众化品牌的高端产品已经无力冲高。有意思的是,双方的价格未必会真正重合,比如Q5L再怎么降,也不会真进入20万区间,毕竟风度还是要保持的,但这也基本相当于脱到只剩内衣在舞台上勾引你,掏不掏钱就看您自己了。

消费升级就是圆自己一个梦,多年积攒的面子问题和事业成功的象征或不成功的补偿,一定程度上都化为了一部BBA。但即便是BBA也有主流标准,X3、Q5、GLC是门槛,至于GLB等产品,那是新的屌丝三宝。

如今在20-30万区间成了一个半真空地带,无论是看上去滋润的汉兰达还是曾经被看好为牛股的途昂(参数|询价),如今收获的基本是特需型用户:我必须要7座+SUV。因此销量上也就难再出现剧情反转。

这时候保价和保市占率是冲突的,只能择其一,要么你当汉兰达割据一方,要么你放低姿态去和紧凑级SUV抢市场。

而真正保价的潜力股是理想,蔚来这些品牌,尽管TA的境界还仅仅在于活下去,但至少已经摆脱补贴依赖,开始在市场法则下自由搏击,除了有风口优势,有智能属性加分,从做工、尺寸、整体性能,新造车的玩法还是传统豪华品牌那套东西。

可见高起点的重要性,产品上固然要拿得出手,但低于30万似乎也不好意思对应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比蔚来和理想更参透个奥义的是华人运通,高合能否走起量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厂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未来如果高合推出30万左右的产品,或者像特斯拉一样推出24万的产品,我一点也不会奇怪。

这个世界上看似日新月异但又有着僵化的一面,比如游戏规则,原先尚有鸡头凤尾一说,现在鸡头已经快成了鸡毛,而凤尾则在横扫。说起来,除了环境,还真没什么东西真正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