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特斯拉“Battery Day”(电池日)在拖延了5个多月之后,于当地时间9月22日在加州弗利蒙特工厂召开正式举行。

被马斯克称为“特斯拉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天”,在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可以说频频放出大招,信息量巨大。尽管马斯克勾勒了他对电池的美好愿景,但特斯拉22日盘后股价依然大跌超5%。下面不妨由我来为大家解读一番。

揣测一:宣称5倍密度的电池,并未取得突破进展

特斯拉就像一个不太安分的优等生,尽管常常弄得满地鸡毛,但不可否认其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作为“电池日”,最核心自然是电池方面的创新。马斯克的思路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在这项全球直播的活动中,特斯拉发布了全新的4680电池,并表示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倍,续航能力提升16%。

显然,特斯拉的电池正越来越大。“4680”的前两个数字为直径,后两个数字为长度。从最初的“1685”增加到如今的“2170”,再到未来的“4680”,特斯拉的电池在肉眼可见的增大中,实力是否也得到相应增长?

在专业人士眼中,动力电池领域的创新分为三个层面:电化学、电池形状结构、生产工艺。其中,电化学体系的创新是公认壁垒最高、最难以突破的。

目前来看,特斯拉自产电池创新思路在电化学体系并未有颠覆性的创新,并未超出宁德时代、LG等的研发范畴,并未提及业界梦寐以求的“百万英里电池”、无钴、固态、预锂化等较大的创新方案。

揣测二:新电池上线估计要等很久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计划将电池成本减半,正在增加弗里蒙特工厂的试验性电池生产线产量,达到1千兆瓦时可能需要大约一年时间。不过,马斯克也承认新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尚未完全完成,全面投产还需要时间。

在电化学方面,特斯拉给出的方案是改变正负极材料。马斯克表示,4680电池将使用新的生硅材料代替石墨作为负极来制作电池,而正极材料则尽量去除价格高昂的钴。与传统硅材料电池相比,生硅材料不仅储能效果好,同时不容易膨胀。更重要的是,使用新的生硅材料只需1美元/千瓦时的制造成本,成本降低14%,续航里程提高16%。

此外,在电池形状、模组结构等的创新方面,该电池采用了特斯拉研发的无极耳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约13%的内阻,解决电池充电发热问题,并缩短充电时间。

在生产工艺方面,特斯拉计划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电池的年产量。新的“4680电池”将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来达到1千兆瓦小时的产能,但特斯拉正在考虑提高到每年2千兆瓦小时。

马斯克描绘道,在降低成本方面,仅仅是外形改变就能将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14%,但可惜的是“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做到”。除了加大电池的尺寸外,还比如,模仿飞机机翼上的油箱,把电池直接内置在汽车结构中,这将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并且减少汽车零件总数。

此前,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电池日”上所有产品均要到2022年实现量产。因此,电池日上的发布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未来期望的表达。

揣测三:17万就能买特斯拉?

马斯克还表示,有信心大约用三年时间制造出价格在2.5万美元(17万人民币)左右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些车将配有新型电池。

虽然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它们仍比传统汽车昂贵,据估计,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成本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如果马斯克提出的“3年内电池成本下降一半”成真,那么意味特斯拉将在未来3年内将电池成本降到每千瓦时70至80美元,每台车大约节省大约2300美元。

一些研究人员估计,当电池组的价格达到每千瓦时(kWh)100美元时,那么市面上的电动车和燃油车价格就会持平,如果特斯拉真的做到了“未来3年内电池成本为每千瓦时70至80美元”,那么特斯拉将会比燃油车更便宜。

如果特斯拉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不仅仅是在新能源领域难寻对手,传统燃油车更是遭遇灭顶之灾,除了个别情怀燃油车型还能进行销售外,其余车型可能都只能送进汽车工业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