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今年大家一定看过不少车企的直播秀了,老实说,作为媒体人,若不是亲身体验或者亲眼目睹的事情,总觉得有些不够味——但上周,《车业杂谈》有幸亲历了一场有关雪佛兰开拓者(参数|询价)的“表演”,并没有高大上的场面,就是看雪佛兰开拓者如何被虐。

对,就是这一台开拓者。在我们看见它之前,它已经被放过毒气、而且做过苦力了(不懂什么意思?后面再说)。先说我亲眼看到的几个场面:

第一虐:被专业选手射箭,射完挡风玻璃,射门板。

活动现场,一位射击专业运动员用弓箭对准开拓者的挡风玻璃进行射击,刚开始用的是普通箭,后来则是粘上了石头、螺丝钉。现场可以看到,前面几箭均被弹回,只有最后一个螺丝钉箭造成了车窗的小小裂纹。而且,现场的测速仪器显示,这些弓箭的行驶速度达到了120km/h——可见,挡风玻璃的防御性能还是很高。

除了挡风玻璃,这些弓箭对侧面也进行上述几轮折磨,同样只有最后最猛的一箭浅浅镶嵌在门板上,其余的力度均未对车辆造成影响。

看到这里,你大概已经能明白,这样的场景很接近于我们高速行驶时,路上飞来的小石子对挡风玻璃和侧面的撞击,假如车辆经不住这样的高强“骚扰”,那么就非常麻烦。

第二虐:被破门锤猛砸,砸完车门砸B柱子

通俗来讲,当一辆车被严重撞击之后,车身都会发生严重变形,这个时候最糟糕的情况并非车子受损,而是变形后的车身对驾乘人员造成挤压,车门无法打开,人员被卡在里面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现场,虽然没有演示这样的极端情况,但也比较残忍了。壮汉抡起专业破门锤一次又一次砸向开拓者的门板,3-4次撞击后,门板还是能正常开启,门板也没有明显变形。接着,又对B柱发起攻击,同样也都没影响车门开关。

这里面就蕴含着汽车结构材料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扭转刚度是衡量车身抗冲击及安全性、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由车身结构设计、材料及厚度决定,数值越高则越耐撞,而雪佛兰开拓者扭转刚度高达25.95kN*m/deg,据悉是该平台下的最高表现。

作为整个车身笼式结构的中间支撑,其B柱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及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PHS),其中热成型钢抗拉强度可达到1300Mpa。这是什么概念呢?1MPa约可换算为1平方米上受力10万公斤,大家可以想象下这个坚挺程度。

了解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对第三虐的结果就很有信心了。

第三虐:单边侧向顶住3.4吨的集装箱

不需要我过多介绍,你也能了解,以下这个场景已经接近最惨烈的车祸现场了。每当我们驾驶车辆经过大货车时,老司机们总是提醒我们快速通过,或者索性远离,因为一旦大货车发生侧倾,旁边的小车将遭受“灭顶之灾”,而且侧翻下来的货箱并非垂直落下,很可能是将小车推倒后从侧面压过来,就像图中那样——车辆需要单边承受住巨大压力,才能保住车内人员的生存空间。

如刚才解释门板被砸的知识点,B柱以及前后纵梁形成的支撑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这个白车身也能看到,雪佛兰开拓者采用的是8横16纵车身结构设计,可以充分传递并释放碰撞能量;而且,整车金属材料中,超高强度钢和高强度钢占比高达84%——从吊车松开绳索放下箱子,到直播结束大概过了30分钟,目测车身都没有发生位移和变形。

鬼使神差,活动结束后,我还冒着危险跑到集装箱下面去敲了下,确定发出了金属的砰砰声才放心离去。

写在最后:开头提到,它已被“摧残”过的两个实验是什么呢?

这里揭开谜底:一项是“满载毒气”后,检验其全系标配的三区独立全自动空调系统及纳米级防PM2.5空调滤芯的净化功能;另一项是让开拓者仅靠单个后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拖拽重达20吨的货车。

雪佛兰开拓者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发展至今,已是一款久经考验的全球车型。今年4月,新车正式上市,作为中大型SUV市场备受期待的稀缺车型,它几乎是这类消费者无法避开的选择。此前,我们可能是更多关注它的外在、空间和动力、配置——但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围绕其“隐秘的实力”而展开。而据了解,这样的严刑拷打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