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到过广州数次,但我并没有入住过被誉为“中国五星级酒店鼻祖”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大抵只是在广州塔眺望时远远看到它模糊的轮廓。

当然,我今天不是想介绍白天鹅宾馆里上下两层的“故乡水”景观台,感慨万千只因最近在海南偶遇曾经在白天鹅宾馆服役的一部奔驰G 300 GD。

霍英东先生与彭国珍先生合作组建的香港维昌发展有限公司,在1979年和广东省旅游旅馆工程领导小组签订了兴建白天鹅宾馆的协议,最终这家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和自主管理的五星级酒店在1983年开业。为了满足商务宾客的需求,霍英东当年自掏腰包陆续买了十几辆奔驰汽车作为接送客人的车队,其中就有一部W463的奔驰G 300 GD留在白天鹅宾馆的后勤部门当作工作车。不过根据现有资料来看,这并不算国内最早的一辆奔驰G级——我能查询到与之年纪相仿的车源,是辆在1989年上牌的W460。

随着广州白云宾馆在2003年迎来20岁生日,香港维昌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省政府的合约期满,这家颇具传奇色彩的五星级宾馆的资产和商标正式收归国有,原有十几部已步入报废阶段的奔驰汽车也经过拍卖手续流入市场。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自然是这部尚在壮年的奔驰G级——最终它被曾获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人像金奖,华人首位“哈苏摄影大师”的谢墨老师收入囊中,并一直精心维护到现在。此次我也是在海口偶遇了正在创作中的谢墨老师,才有机会体验到他依旧作为日常代步的这辆G 300 GD。

从外形来看,以我对G-Wagen的了解程度,除了分离开的大灯、中网格栅外,也很难分辨W460和W463的差别,高耸的引擎盖、车头两侧的雾灯、粗暴的车门锁、车身侧面的排气管和笔直的线条都是沿用至今的设计元素。不过这部黑色外观的方盒子匹配白色车顶,还是很超前的预览了当下流行的“悬浮式”效果,外露的铆钉和隐秘处车漆一样带有些许锈迹,说明了这部G 300 GD的年纪不轻。

进入车舱,我才能更轻易辨别它W463的身份——相对于W461工具车的属性,这辆同时期的民用版本肉眼可见地拥有真皮座椅、电动车窗、木纹饰板,此外ABS系统、四轮盘刹、转向助力和带有三把电控差速锁的全时四驱系统也悄悄装配在车内,而翻开遮阳板后的一块化妆镜同样能令人会心一笑。

值得单独说一句的是,这部快30岁的G 300 GD在当下依旧能像凯瑟琳-赫本一样让我有一见倾心的质感,车门和座椅的皮革在经历风雨后仍然保留了柔软的触感,现在看来有些老气横秋的木纹饰板也有温润的光泽,而那些已经泛白的硬质塑料件还坚守着严密地拼接,没有一点松垮的迹象,令我那部仅用了十年的MINI羞愧难当。

不过对比我去年试驾最新款W464的奔驰G级,这部G 300 GD明显要小一圈,准确地说大概是短了0.2米。不过全新车型的轴距也只有2890mm,和我面前的W463相比只增加了40mm而已,所以在车内的乘坐空间上,我并没有感觉这辆G 300 GD是上世纪的产物,它在空间感上的变化不会有大众桑塔纳(参数|询价)到迈腾(参数|询价)这么差异明显,留给后排依旧是“刚刚好”的程度,有着大长腿的女士不太能完全施展。好在G 300 GD方正的造型带来很好的头部开扬感,而这种方盒子的车身也让横向开启的尾门内蕴藏了极为高效的储物能力。

最后简要报告一下我短暂的驾驶体验。这辆G 300 GD使用的是OM603柴油发动机,同样3.0L排量,已经从W460的五缸升级到六缸,而83kW功率、191Nm扭矩虽然不到全新G 350的一半,但比旧款数据起码还是提升了一截。

不过在经过30年、28万多公里的使用后,这份账面数据应该会再度打折。从起步的状态来看,G 300 GD这样的硬汉还是保留了些许尊严,如果以踩健身房里坐式蹬腿器的力道来踩下沉重的油门,转速还能积极地攀升到2000rpm后,让饱满的扭矩促使这辆超过两吨的大块头疯跑起来,起码没有过多消耗燃油的负罪,不过车速提升后的力不从心,说明人到中年的危机感。

踩下离合器的时候,我感觉踏板下面像是塞着一只肥胖的朗德鹅,它的极力挣扎让我必须花费一倍的力气去换挡。好在升挡时,排挡杆顺滑的手感令漫长的行程变得没有西天取经般艰险,稍微弥补了驾驶过程中的体能消耗。

另一个让我意外的地方来自这部G 300 GD的底盘质感,虽然它和W461结构相仿,但悬架明显更照顾到城市使用,碾压在通往海边的泥土路时也没有过于琐碎的弹跳,即便少不了硬桥硬马地粗放,转向手感也模糊到像有1000度近视眼,开快后的侧倾更是让人忍不住踩刹车,可这辆G 300 GD的整体行车反馈已经满足大多数人日常代步的幻想。

从官方数据来看,这辆G-Wagen的攀爬坡度达到100%,涉水深度60cm,可惜我并没有机会把“别人家的车”造这么厉害,而且对于这样一部已经30岁的老车,这么做也少了尊老的做人底线。

驾仕总结:

此次偶遇这部奔驰G 300 GD实属机缘,也要再次感谢谢墨老师大度地让我体验到30年前最优秀的越野车之一——当然会有人说丰田的LC80才是那时更好的选择,但如果因此学会粉圈拉踩,把德国人的努力视作无物,倒也大可不必。

虽然岁月蹉跎,让这辆G-wagen的风采被更富科技感、动力更强劲、设计更讨喜的W464盖过,但如果让我选择车库里仅能保留一部的越野车,不考虑后期可怕的维护成本和艰难的审车之路,我可能会选择这辆G 300 GD。它确实没有任何现代感,但这种穿越时代的魅力让我感觉到机械的可爱。正如谢墨老师所说,随着时间推移,这辆G 300 GD带来的乐趣只会更多,也许在未来大家都开着电动车的时候,会更能明白其中的妙不可言。

文|Louis

图|Louis 谢墨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