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看似无太大波动的A级车市场中,其实早在千禧年初各大汽车品牌都经历过一番“厮杀”。其中大众桑塔纳(参数|询价)、丰田卡罗拉(参数|询价)、别克英朗(参数|询价)等分别引领过一段被神话的头衔。相比之下,出身于出租车、公务车市场的初代伊兰特虽然同样在国内积累了较大的保有量,但却缺乏一些普罗大众的认同感。

而后北京现代为了真正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考验,在国产的第四代车型到第六代车型几度改名为:悦动(参数"询价)、朗动、领动(参数|询价)。可到了现在以年轻人为主要购车消费群体的如今,这三代车型都无法满足现在年轻人的购车标准,所以在第七代国产车型上,伊兰特选择完全对标海外版本的第七代伊兰特,不仅是名称,在外观设计、内饰用料、智能配置以及第三代i-GMP平台的应用上,也和海外版本的车型保持了高度一致。

五十公里综合路况的驾驶感受

在上周小编受北京现代之邀,在广州区域进行了市区、高速、非铺装路面以及景区蜿蜒道路的试驾之后,对这款在全球市场发展了三十年的车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在第三代i-GMP底盘的表现上,因为在现款车型有着短前悬、长轴距、长后悬和低重心的特点,第七代伊兰特在市区行驶的路况中并没有非常出色的表现,甚至可以说在低速行驶的时候,这辆车的尾部在变道时的显得有些臃肿,这对一辆轿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行驶姿态。而进入高速公路之后,第七代伊兰特才真正发挥出了优势。

和同级家用定位的A级车不一样,这些车要么就是舒适感有了但支撑不够,要么就是支撑够了但是死硬,还有的就是过滤不够。不过当我驾驶第七代伊兰特行驶到80km/h—90km/h这个区间的时速,第三代i-GMP平台的低重心的优势即表现出来。

扎实的底盘调教路面上的颠簸,第七代伊兰特不仅仅是用“硬朗”来应对。干净利落的悬架回弹,在高速路上的拼接路缝无论是多大的起伏,都能很快地将车身恢复到稳定状态。而在车内的我,同时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伊兰特给到的路面反馈。

还有在高速变道中的表现,1.4T发动机与双离合变速箱的搭配也恰到好处,充沛的动力总能让我在变道时更有自信。尤其是在一次面对前方路面异物的时候,用眼神余光确认左边车道符合变道条件的同时,踩下油门踏板后迅速相应的发动机和涡轮推动的力量感,让我避免了与路面上的异物接触。

至于第七代伊兰特的双离合变速箱在日常行驶的过程中表现如何?在离开高速公路之后,我们的试驾车队转入了蜿蜒曲折的景区山路,连续上下坡面的路况,对刹车和变速箱的响应都是考验。

在短促且陡斜的坡路上,第七代伊兰特灵敏的变速箱反应,是我们握着方向盘在半坡山路上行云流水驶过的关键。而在景区中不可避免的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也没有出现其他双离合变速箱上常见的抖动或顿挫问题。这台变速箱不论是升档的积极还是降档的迅速,都带着超越同级双离合变速箱的平顺性。

汽车网评:第七代伊兰特上搭载的“小惊喜”

在这次试驾体验中,长时间的高度精神集中对小编的体力是个较大的考验,而第七代伊兰特上的ACC自适应巡航功能,是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T1级别的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并且还支持自动跟停。这些功能的开启,可以让小编在驾驶的时候分出部分精力去留意驾驶时车辆更多方面表现。而自动跟停的拟人化设定,使得在自动加速或减速的时候,都具有线性平稳的表现,并没有“X,吓老子一跳”的突兀感。

总体来看,伊兰特这款车型在经过三十年的全球市场积累和十七年的国内市场发展,无论是更全面的驾驶属性还是更独特的底盘调配,都是伊兰特相比大部分A级车型,尤其是国产车领域的优势所在。至于国产车和韩系车的角力,似乎也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