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热 俄博梁很凉:通往火星营地的锐骐 6 的驾驶感受
来源:无尽的探索
2020-08-27 20:47:17
去年的盛夏去试过一次锐骐(参数|询价) 6,今年的元旦前后在海拉尔的冰天雪地也仔细的试过锐骐 6;不过那都是试装车,而且也只有手动挡,而我心心念念的一直都是自动挡,开了几十年车了,对手动挡的兴趣早就没了——就算是开台 rodster 也没兴趣。这次开着锐骐 6 从敦煌出发去俄博梁跑了一圈,除了去看最大的雅丹地貌,还顺带去了趟所谓的火星基地——好像自从马斯克干起来猎鹰要移民火星之后大家都爱上了星际探险,但大部分人却很少离开家门 50km。

敦煌到俄博梁来回跑了大概八百公里,我们的重点是俄博梁附近的搓板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们在那段路上来回跑了好多趟,所以对于锐骐 6 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段糟糕路面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之前已经做过锐骐 6 的试驾视频了,加上现在网上也有很多锐骐 6 的试驾报告,所以那些表面文章我就不多费笔墨来浪费大家的时间。这里就着重说说两次接触锐骐 6 的感觉到底有哪些不同。

锐骐 6 的手动挡这次行程我们往返分别开了手动和自动车型;手动车型的主要感受是发动机的进气噪音和抖动比较明显,这个在试装车时候就感受到过,量产型上虽然有了改善,但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进气噪音——尤其是类似涡轮进气的哨音比较明显,在大油门急加速的时候可以很清晰的传入耳底。

再一个就是锐骐 6 手动挡的虚位问题;因为好久不开手动挡车了,所以感觉挂挡的时候会生涩,车子在公路上跑起来之后感觉会好一些,不知道这个6 速变速箱是不是也需要磨合一下才行。在公路上发动机在 2000rpm 的时候,锐骐 6 手动六档的速度差不多是 100km\h,而自动款装备的 ZF 8 速则达到差不多 120km\h。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因为 2000rpm 已经进入到最大扭矩区间,也是一个比较经济的转速区,自动挡在更低的转速下达到相同的速度无疑经济性会好很多,ZF 多出来的两个档位(8挡 V.s 6挡)既可以改善低速时的起步能力,也可以拉大高速时的齿比,从而保持更好的经济性。

去过俄博梁的人都应该对那段搓板路印象深刻,我们去的那日前夜正好大雨如注,那个被混合了雨水、露水加上车轮反复碾压的戈壁路面,在长期的车辆夯打之下硬度已经堪比混凝土,一个接一个的车轮沟槽加上大坑让你在上面快也不是慢也不是;如果慢了,那一个接一个的坑会让你的车不断剧烈起伏,人仰马翻的滋味让人很难受,如果快了——最少 60 以上的速度冲过去的话,这种颠簸起伏感会减少很多,但是高速的冲击对于车辆底盘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考验。所以当我们保持 80km\h 速度跑起来的时候,其实可以想象到那种感觉会有多爽;手动挡车型的离合器踏板被高速冲击的都在不停抖动,虽然在这种很烂又很硬的戈壁滩搓板路上抖动很正常,但是离合踏板的边缘偶尔会打到我放在刹车踏板上的左脚依然有点夸张。

其实去过俄博梁的人应该清楚保持这个速度对任何车型来说都是一种摧残,但我实在不喜欢那种低速起伏上仰下顿的滋味,而且低速有时候车辆会更难控制;快起来虽然对于车辆的减震系统、悬架和方向机都是考验,但是人体不适感反而会变少。就我们往返跑的这一百多公里来说已经是对车辆一个强度不低的测试了;狂奔的结果就是除了减震器因为剧烈的颠簸衰减明显之外,别的没什么问题;我其实更担心的是原车的公路胎会被不断的撞击硌出包来,还好没发生这种让人困顿的事情。
我们是从敦煌出发去的俄博梁;在敦煌落地的那个赤日炎炎的下午,我们先去沙漠里试了一下车;试车的时候我们开的是自动挡,然后这就给了我们很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说奇怪呢 ?因为锐骐 6 的两款车型(MT\AT)除了变速箱的区别之外,其余都一样;如果说有区别也无非是一键启动和电动座椅这种舒适性配置,可是 ZF 变速箱的锐骐 6 开起来和手动挡的车型就完全不是一码事,区别甚至可以用夸张来形容。

在手动挡车型上存在的明显进气噪音和抖动问题在自动挡上完全没有,车辆发动起来车子也很安静——至少坐在车内你不会把它和柴油机联想起来,静音水平以柴油机的角度来说相当不错,即便是大脚油门时也仍然算得上安静,进气声音也明显小于手动挡,也完全没有涡轮的哨音。ZF 的 8 速变速箱在锐骐 6 上的提速、换挡和降档以一部皮卡的前提来标定属于相当不错的水平,所以你会看到在国内大把的车型在装它;我们在沙漠里跑了一下午,跑到后来甚至忘了锐骐 6 的货箱里装了几百公斤的沙袋来降低车辆的颠簸度这件事情,如果把这些累赘都去掉的话它的表现会更轻松。

所以简明扼要的说;如果你喜欢锐骐 6 并且要做自动\手动选择的话,自动挡应该是不二之选;因为无论是整体的静音舒适度、经济性、提速能力,自动挡和手动挡相比都有着明显优势,而且解放出来的那只手在俄博梁里来回穿梭的时候作用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