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的反转,能洗清特斯拉的嫌疑吗?
“地面湿滑”据相关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于美国东部时间周日(北京时间3月15日)发射了第 22 批共计60颗星联(Starlink)卫星进入轨道。这将是其首次在一周内发射两批星链卫星,同时也是对猎鹰 9 号火箭助推器进行第九次创纪录的发射尝试。

在发射成功的同时,估计马斯克的脸上也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毕竟目前他不仅在太空探索的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且在比特币投资方面同样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正所谓“物极必反”,在马斯克的其他产业都春风得意之时,一向激进冒失的特斯拉又双叒叕将自己送上了热搜。
对你没看错,在315的风口上,特斯拉又闯祸了。

据@直播海南 报道,3月11日,海口一名特斯拉车主蒙先生在停车场以大概20-30km/h的速度找寻停车位时,突然发现车辆刹车失灵,径直开到了沟里。事后他回忆,在这过程中,先后踩了3脚刹车,前两脚踩得比较轻,发现车停不稳,最后第三脚他踩死了,但车子还是往前走,撞上围栏。

事主蒙先生表示,起初,他以为是自己操作失误,或者是地面湿滑的原因。于是便电话联系了特斯拉官方,随后特斯拉官方售后工作人员也来到了现场,并驾驶另外一辆特斯拉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场景重现,可在驾驶过程中却同样没有刹住车,而这一幕也被坐在后座的蒙先生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此事一经曝出,就迅速占据了各大汽车、社交平台的头版头条。因为在特斯拉近些年的“黑历史”当中,我们甚至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因为疑似刹车失灵导致事故发生了。
再加上这次终于有了视频“实锤”,这次不光吃瓜群众们坐不住了,就连不少专业汽车媒体人也直接表示“虽然之前我也一直不相信特斯拉刹车失灵,直到看了这个事故复现视频,感觉Model3这刹车助力确实有点问题。”

当然,由于特斯拉方面之前无论车辆出了多大问题,其回复口径统一都是“经官方检测,并未发现车辆存在异常,系车主误操作所导致”。所以在事件发酵初期,“大预言家”们就已经预测出了特斯拉“甩锅”车主的结局。
果不其然,在不久之后特斯拉方面就正式表示:
“在车主踩下制动踏板后,车辆制动系统、ABS均正常工作,但在踩下制动踏板的初期制动压力较低,仅在碰撞前0.5秒制动压力大幅升高。全程未发现车辆加速踏板、制动系统和驱动单元故障。结合车主提供的现场照片可看出地面存在大量砂石,且因大量积水而较为泥泞,初步判断该事故主要因地面湿滑和车主最初踩下制动踏板时幅度较轻,导致刹车距离变长。”

与此同时,特斯拉还指出,为明确事故的准确原因,当日下午其再次还原碰撞时的驾驶状态,驾驶另一台特斯拉车辆在事发路段对制动距离进行了测试和模拟,并邀请车主一同见证。现场积水依然存在,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参考价值。在使用两种不同刹车方式(点刹加高强度刹车、持续高强度刹车)时,车辆同样出现 ABS 启动,且刹车距离较干燥路面需要更长。测试复现了车主所述的车辆打滑状态,并在持续高强度刹车的测试状态下在安全距离内刹停。

事已至此,算是再次印证了特斯拉“甩锅”的常规操作,无论你手中是否有证据也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总之“我没错,路的锅”。
如果不接受这个结论,你也无法反驳,因为机智的特斯拉早已经将评论区关闭了。
不过各位应该也发现了,在特斯拉的描述中,提到了在测试过程中曾经顺利刹停的情况。而当相关媒体放出全部试车过程后,我们才发现事情也并没像车主所描述的那样。
整个试车过程大概分为四次,第一次车主测试时使用了两次点刹车+一次重刹的操作,都成功在安全距离前停车(离围墙 5-7米),且客户有录视频留存。随后车主要求服务顾问测试,服务顾问测试的第一次,根据客户说的大概 25km/h,重刹车测试刹车同样成功。

到了第二次速度依旧是 25km/h左右,客户要求服务顾问进行三次点刹操作,也安全停车。可当第四次时,车主在此要求速度增加至30km/左右,采用点刹+半刹车的操作,这才出现了视频开头一幕。
不得不说,经过多次反转过后,事件的真相又变成了“憨憨员工按照车主提供的错误方法测试导致车辆失控”。这其中的弯弯绕堪比当代言情烂剧一样,你以为看清了全貌,但下一章的故事走向却往往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就例如即便事情发展目前的阶段,特斯拉依旧没能真正洗清自己的嫌疑。因为有不少技术大牛在多次重复播放测试视频时发现,第一次成功刹停时ABS泵工作的声音十分明显,但到了失控那次,ABS的声音却不见了。

针对这一情况,特斯拉于稍晚时又公布了联合海南捷安通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车辆刹车系统合格。但实际上,特斯拉进行的只是常规的年检检查,仅能诊断硬件缺陷,对软件问题毫无作用。
至于特斯拉的软件层面有没有问题,我想应该没有人会知道,因为既然车主事发时的车载录像都能凭空“消失”,那软件的信息流又怎能确保是原始数据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