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资能力,当前的中国整车制造企业中,佼佼者莫过于造车新势力,尤其是蔚来小鹏理想三巨头。同时,论烧钱能力,同样也得看这些最会融(quan)资(qian)的新势力。

3月9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蔚来和理想汽车正与数家银行商讨在中国香港地区发行股份,筹资总额约为50亿美元。

还记得几个月前小鹏和理想先后一度冲上500亿美元市值高点时意气风发的模样,上市不过半年就挤入自主车企市值的前列,让一众传统车企和吃瓜群众不禁为之惊叹。

此时,离理想、小鹏成功登陆美股仅仅过去了六七个月,哥仨又缺钱了?抑或又是一场资本游戏即将开启?

三巨头真的缺钱吗?

从2020年财报来看,哥仨都度过了积极向上的一年。

其中蔚来汽车2020年营收162.58亿元,同比增长107.77%;理想汽车营收94.61亿元,同比增长3231.33%;小鹏汽车则营收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79%。

终端市场方面,蔚来交付约4.37万台,同比增长112.6%;理想凭借一款理想ONE(参数|询价)从4月正式交付共计卖出3.26万台;反倒是比理想更早卖车的小鹏相对落后,2020年交付2.7万台,同比增长112.5%;

大哥蔚来始终配得上大哥的地位,三弟小鹏虽然略微后进,但无疑也是十分刻苦努力,老实卖车。

即使是从最能说明车企市场竞争力的毛利率和毛利润数据来看,三巨头的2020无疑也是利好的。

财报数据显示,蔚来汽车2020年毛利润达到18.73亿元,同比增长256.34%;其毛利率从2019的-15.3 %由负转正达到2020年的11.52%;理想汽车毛利润则为15.49亿元,同比增幅达1549100%,毛利率也从2019的-0.03%转正至16.38%。小鹏汽车的毛利润为2.69亿元,其毛利率由2019年的-24%转为4.6%,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

共同进退的三兄弟毛利润及毛利率均已转正,也就是说均已摆脱赔钱卖车的惨淡局面,拥有了卖车赚钱的能力。

但是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拥有了赚钱的能力,并不说明就能挣到钱。因为他们还有很多过去的大坑和将来的大坑要填。

只是太会烧钱

虽然实现了毛利率和毛利润的转正,但是如今仍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它们仍然是烧钱总比赚钱快。财报显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53.04亿元、1.52亿元、27.32亿元。

当前三兄弟销量最高的蔚来每年也不过卖出4.37万辆,规模还是相当有限,不足以抹平研发、营销,客户运维等各方面高企的支出。

2020年,理想在研发投入11亿元,占营收的11.63%;小鹏则在研发上花了17.26亿元,占营收的29.5%;投入最高的还是蔚来,达到24.88亿元,占营收的15.32%。在新四化技术的成长期,作为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他们,在研发方面一刻都不能停。

去年10月,蔚来方面曝出要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并将由李斌带队。众所周知李斌不是个会省钱的人,而且芯片研发本来就是个成本极高的工作。

一款车规级芯片从设计到研发时间通常需要5~10年。而且研发耗资巨大,恩智浦、英飞凌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约为116亿元、72亿元,英伟达Xavier12nm计算芯片开发费用达20亿美元。但是这些国际大厂历史较长且产品大量装车,收入利润可覆盖研发成本。对于蔚来而言,即使一年只研发一项产品,少说也得花个10亿元,即使研发成功,如果单纯自用,利润也肯定难以覆盖研发成本……到时又是一个亏损巨坑。

小鹏方面,何小鹏也表示,小鹏汽车2021年会大幅扩招研发人员,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会比上一年大幅提升,并且着重投入包括自动驾驶软件、数据、算法、自动驾驶的国际化、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和跟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技术。

理想则计划在2022年推出下一代EREV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一款全尺寸的高级电动SUV,此外还计划在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在拥有近300 亿元现金储备的背景下,CTO王凯透露,2021 年理想的整体研发费用预计30亿元起步,未来 3 年将逐步达到每年60亿元(约 10 亿美金)的规模。

除了研发费用,作为汽车新零售的佼佼者,造车新势力们在营销和客户运维方面的开支也是极高。蔚来去年在这方面的费用就高达39亿元,约等于全年研发费用的1.6倍。为节省开支,去年10月蔚来还取消了首任车主的终身免费换电权益,但对于巨额的开支而言显然还是杯水车薪。到了2021年,蔚来还计划要再建100个充换电站,理想方面也计划在去年60家门店的基础上,在2021年把门店扩张到200家。

所以,当前的三巨头们离真正盈利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他们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缺钱,只是烧钱比赚钱快太多,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也是他们正在快速成长的积极信号。

此时不融更待何时?

而对于一家健康的车企而言,融资不可能是临渴掘井,而是未雨绸缪。

当前的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前景还算乐观。百度计划三月份在港交所上市,据百度提交给港交所的文件显示,这次募集的资金用途包括提升智能驾驶及其他增长计划的商业化、投资AI芯片等。于是,昨天刚刚公告说拟全球发售9500万股,今天就已经收获足额认购了。

去年刚上市那几个月,蔚小理也曾风光过。蔚来市值曾一度超越通用、宝马,在1月中旬甚至一度突破1千亿美元市值,超越大众,荣膺全球车企市值季军;而理想和小鹏也一度站上500亿美元的高峰,超越了上汽。

但是进入2021年,蔚小理三兄弟却全然失去了2020年意气风发的状态,股价持续走低。进入2月,在终端市场三兄弟也遭遇了相当惨重的环比下跌,最夸张的小鹏跌幅甚至达到63%。

而百度这番回归,或许要掀起一阵中概股回归的小浪潮,作为造车新势力“前辈”的蔚小理,当然得趁着这阵百度掀起的风再次赴港搏一把,否则等到真正资金紧缺终端销量乏力的时候就更难了。

去年年末,中汽协曾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同比增40%,达到180万辆。而这其中,有多少能被我们的蔚小理三兄弟收入囊中?还得看这次赴港上市的一仗。

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三家公司计划回港上市是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以满足技术开发和扩大销售网络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毕竟目前特斯拉也正在中国努力抢占电动汽车市场份额。

当前的三兄弟虽然在自主车企当中是叱咤风云,名声大噪,但是真要论实打实的市场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无疑仍需更长足的成长。

去年6月,在理想、小鹏赴美上市前,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人破天荒地聚在一起,拍了一张三人合照,何小鹏的微博里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而此时,正是造车新势力忆苦思变的又一转折点。

路透社还指出,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还在考虑在A股科创板进行第三次上市。到时候,理想、蔚来又会否跟上?新势力的融资光环还能否继续奏效?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