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得意,西方失意,特斯拉的两面人生
毫无预兆的,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突然就不香了!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现,7月份 Model 3(参数|询价)在国内的销量达到11014,已经连续三月销量破万,而特斯拉也以1-6月超5万辆的成绩,成为国内电动车市场销量首位。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欧洲市场特斯拉的新车注册量却仅为1050辆,同比大跌76%。
若是将原因继续归结于疫情影响导致全球车市下行,显示是行不通的,因为根据英国汽车数据调研机构JAT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欧洲的电动汽车注册量创新高,达到23.07万辆,同比增长131%。

行业整体向上,特斯拉却出现"顺水行舟,不进反退",主要原因只能归结于自身。
而在笔者看来,三大原因共同造成特斯拉在欧洲市场失速。
补贴战打响,特斯拉不占优势
参考国内市场,很容易就发现政策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依托补贴的多少。
而今年欧洲市场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相当诱人,以德国为例,今年6月德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将对购买4万欧元以下纯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6000欧元补贴,算上厂家的3000欧元补贴,德国消费者的总补贴额可以高达9000欧元(约等于人民币7.25万)。

这一举措直接将纯电车型的购车成本拉到与燃油车同等水平,而纯电车型还具有后续用车成本更低的优势,这也是德国新能源车型销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遗憾的是,特斯拉Model 3在德国的起售价为43900欧元,并不在补贴的范围内,直接导致特斯拉当下最走量的车型面对其它车型时,售价要高出不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自然会下降。
根据特斯拉的销量数据显示,7月特斯拉在德国的新车注册量只有203辆,同比下降了67%,而7月德国的电动汽车销量激增了182%,其中雷诺ZOE在7月卖出2851台,成为市场新欢(今年上半年,雷诺ZOE已超过特斯拉的Model 3,成为欧洲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特斯拉另一销售大国法国依旧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售价超过补贴线,享受不了政策红利,整个7月表现得相当低迷。
插混在欧洲爆发,进一步压缩特斯拉市场
今年7月份,全球PHEV的增幅达到了106%,高于BEV(纯电车型)的63%,其中欧洲市场7月电动汽车销量中有一半是混合动力汽车,其需求猛增了89%。

而PHEV在欧洲市场爆发的原因与理想汽车在国内爆发相似:在充电设施、配套服务不完善的前提下,插混车型相比纯电车型有更好的用车体验。
新能源市场目前就这么大,PHEV的爆发,无疑进一步侵蚀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的优势不在明显
特斯拉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原因,有一点就是因为当年的特斯拉在市场上"特立独行",前卫科幻的造型、科技感爆棚的技术、媲美超跑的加速能力以及超长的续航里程(与特斯拉深度绑定的钢铁侠马斯克也算得上一个标签),凭借这些独特的优点,特斯拉很快就坐上了新能源市场的王座。

但细看之后也很容易发现,特斯拉上述的特点,似乎很少能与"家用"扯上关联,而当纯电动车逐步面向大众时,"空间不够大,做工不够好"的特斯拉,生存空间自然会被那些真正适合家用的同类产品所挤压。
疫情影响(次要因素)
虽然"因为疫情原因…"这句话已经被玩烂了,但不能否认,疫情的确给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带去了一些影响。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点,在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特斯拉在欧洲是没有工厂的,所有运往欧洲的新车都需要从美国的弗里蒙特工厂发送。

但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国的弗里蒙特工厂曾被迫停工1个多月,马斯克还因此将当地政府告上法院,虽然在5月成功复工,但对于一个产业链超长的行业来说,影响已经不可避免。
写在最后:
三大原因共同导致特斯拉在欧洲市场折戟,包括享受不了政策红利、特斯拉的核心优势不再、插混车型抢占一定市场份额,而在笔者看来,享受不了政府补贴是最重要的原因,当特斯的产品力支撑不起与其他车型过大的差价时,消费者自然会转头拥抱性价比更高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