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是最省,吉利混动最智能?自主品牌四大混动,差异明显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曾经市面上只有纯粹的燃油车的那个年代,我们会发现一个美好的事情,所有厂商其实都是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进行内燃机的竞争,各家也都有各自的拿手内燃机技术,比如分层燃烧、比如VTEC、比如转子、也比如CVVL等等。
换句话说,那时候买车,可能并不像如今这样纠结,没有那么多电子设备的差异,没有那么多变速箱的差异,没有那么多细分市场车型的差异,大家级别差不多,配置差不多,甚至变速箱大多也都是手波,唯二核心的区别就是内外造型不同以及最重要的引擎不同。
而不同的引擎配上不同的底盘调校,带来的就是不同的感受;彼时买车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技术路径即可。

但如今,纯内燃机、48V混动、HEV、PHEV、增程式、纯电动百家争鸣,各种配置,像是自动驾驶、主动安全、各种AR加多媒体等等百花齐放,消费者们不可谓不纠结,毕竟选择太多。
不过,时代的进程毕竟是走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而作为时代进程中会维持相当长时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如今也看见了非常多不同技术路径的混动PHEV车型,很有点曾经那种感觉,大家都是PHEV,在价格差不多级别的情况下,配置也差不多;因此,最核心的差异就又一次回到了动力总成上,差不多价格上不同技术路径的PHEV,有的省油,有的给力,有的平顺,有的狂躁。
所以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简单盘点一下,我们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几款不同技术路径的PHEV车型核心总成各有什么不同。
动力最狂躁,但不是最省油的比亚迪DM

在不少人心中,大概这是中国最出名的PHEV系统了,作为最早涉足PHEV领域的自主品牌,比亚迪在对应的经验与技术上目前也确实都做到了世界顶尖,包括这个所谓的DM混动系统,其实目前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而根据官方信息,在明年还将进一步细化,将目前走性能路线的DM改名为DM-p,并且重新推出一套此前从来没有过的走省油路线的DM-i系统。
所以大概您也看出来了,目前量产装车的,无论是放在秦、宋还是唐和汉身上的这套DM系统,无论是四驱还是两驱,无论是双擎还是三擎,其实都是性能化取向,从惊人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上就可见一二,比如唐DM(参数|询价)那么大一款中型SUV,居然可以跑到4.3秒。

并且,除了实力强悍之外,比亚迪的DM系统也是目前中国所有PHEV架构中最偏向于电驱动的系统,无论是纯电续航里程还是绝对电机功率都是数一数二,换言之,比亚迪的DM,其实还是更适合充电使用,毕竟以目前的架构来看,三擎四驱的2.0T+P0+P3+P4,除P0外,其余电机非常独立,长时间的亏电行驶油耗确实不是“节能”表现。
综合来看,比亚迪目前的DM车型,性能非常剽悍,实力没的说,适合对性能有追求,且具备充电条件的消费者入手。
省油省到近似增程的广汽传祺G-MC机电耦合

当然,有走性能路线的,自然也有走节能路线的,就像曾经的性能德系和经济日系的区别一样,如今也有在节能方面极为突出表现的PHEV路径,就比如广汽传祺的GS4 PHEV车型,对比和他差不多价格的比亚迪宋(参数|询价)Pro PHEV车型,GS4 PHEV虽然绝对性能差了不少,但是另一方面,它却省油更多,即使是您没有多少充电条件,经常当燃油车来开,它依然可以做到超低的油耗水准。
核心原因在于GS4 PHEV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相比起竞品们动辄涡轮增压的发动机,GS4 PHEV仅仅只有一台1.5升的阿特金森循环引擎,最大功率110千瓦,在特殊的阿特金森循环下,即便没有电动机辅助,这台引擎自身也是很省油的。

而除了引擎之外,最大的省油功劳则是G-MC机电耦合系统,在任意低速情况下,这台车的引擎都不会用于驱动车型,其仅仅只负责发电,再由电机驱动,这就直接避开了低速这一内燃机最低效的工作区间,获得非常高的燃油经济性。
而在中高速区间,如果您电量充足,这台车也支持纯电动行驶,虽然续航里程仅有几十公里;而当电量不足以支撑中高速纯电动行驶时,G-MC机电耦合系统则会启用混动模式,尤其是高速匀速工况,此时引擎除了保持经济转速并且负责一部分驱动之外,还是会继续负责发电任务,以获得综合更低的能耗。
让AMT登上大雅之堂的上汽10速混动EDU

在绝对的档位数量上,上汽的这套10速混动EDU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其工作档位中一部分由电机驱动、另一部分由内燃机驱动,电机和内燃机都有自己的档位,两者都能在几乎所有工况下找到最经济的档位齿比匹配,进而获得综合最佳的能耗。
所以从上面这一段,您应该已经看出来了,上汽的这套系统走的也是省油的路线,不过不同于广汽G-MC,这套系统更强调“混动”,而非“电驱”,所以其驾驶感受也更接近于传统纯燃油车的感受。

当然,除了驾驶质感接近燃油车以外,上汽的这套混动架构其实还是有一定运动功底的,因为两者协同出力的原因,即便仅仅是1.5T+电机,也有不错的动力表现,如果您切换到运动模式,不在意油耗想爽一把,它绝对能如您所愿。
融合实时路况能智能分析的吉利P2.5架构

最后介绍的,当然也是目前看来最有意思的吉利P2.5架构,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把吉利混动的电机划分到P2电机层面,因为是在变速箱输出端之前,但考虑到其设计确实太特殊,还是用官方的P2.5架构表述最合理。
从绝对设计角度来看,吉利的这套P2.5架构有点类似于上文的上汽10速EDU,也是有两根动力的输出轴,一根轴电动机负责,另一根轴内燃机负责;不过与上汽不同的是,吉利的这两根输出轴其实直接就是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内的奇偶轴,内燃机负责奇数轴,电机负责偶数轴,可以纯电驱动,也可以一起混动,衔接非常平顺,切换也极快,并且也都可以自主寻找最适合当下经济工况的档位来节约能耗。

不过,如果您以为吉利的混动仅仅只是物理层面的,那就真的太肤浅了,事实上,在目前所有的自主品牌PHEV架构中,吉利的这套系统是最智能化的,得益于吉利对于车辆电子架构的打通,中控的导航实时路况信息能同步反馈到电控系统层面,在Auto模式下,系统能自动判断使用SAVE电能保持充电、混动发力或者EV纯电驱动的时机,也就是自动计算实时路况下的最优能耗模式选择。这一点看,有点像是曾经劳斯莱斯的GPS变速箱,能根据地图自动判断最合适档位,满满的黑科技感觉。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目前这四种PHEV模式,无疑比亚迪是最具性能化表现的,其部分车型100公里NEDC纯电续航也适合具有固定充电条件的消费者使用;后面三种PHEV模式,广汽传祺的更接近于增程式表现,适合喜欢电动车驾驶感受,但是又没有固定充电条件的消费者使用;而上汽和吉利的混动,在持续的OTA升级面前,无疑吉利的更好,尤其是在能耗节约层面;当然,上汽的优势是混动时更接近于传统燃油车驾驶感受,适合喜欢驾驶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