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以及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突然各行各业的大佬们纷纷被曝出有造车意向,在这其中手机厂商们尤为积极,几家国内头部企业都或多或少的与新能源造车染上了关系。

先苹果后小米 手机大佬们为何纷纷想入局新能源造车?

从春节前开始,苹果与现代起亚的合作就吹得有板有眼的,不过随后就被爆料已经结束谈判,之后又与日产"暧昧",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甚至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谈论了与苹果合作的可能性,虽然最终合作未能继续,不过苹果造车的决心可见一般。

除了苹果之外,小米也是在春节后被指出即将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当天小米股价暴涨,虽然小米表示并未将造车立项,但却没否认小米想要造车的想法。华为在被披露有造车意向时虽然明确表示"不造车"的说法,但其与四维图新、宁德时代、博泰等汽车技术提供商建立的合作关系,以及与长安、长城、小康股份等建立的"5G汽车生态圈"表明了未来汽车市场绝对有华为的一席之地。

为何手机厂商们都纷纷入局?新能源造车已经成为了那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吗?

先苹果后小米 手机大佬们为何纷纷想入局新能源造车?

其实手机厂商造车还真不是完完全全的跨界,不是盲目对风口的追逐。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未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是一个体积较大的"科技玩具",贾跃亭当初讨论乐视手机推出了FF,这不是偶然事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5G全面铺开的前提下,汽车不再是"能听电台的代步工具",只会与手机一样归于智能终端行列,现在的手机终端将会分化很大一部分存量给汽车,就如同曾经的PC转化成手机一样,而作为手机厂商们,自然希望能先进先得,谁也不想做那个智能终端转换中的被抛弃者。

先苹果后小米 手机大佬们为何纷纷想入局新能源造车?

智能汽车实现了从机械仪表盘到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的转变,再以自动驾驶功能,让汽车由出行工具变身为"移动出行空间"。如果顺着这条路发展下去,殊途同归,迟早手机厂商们都会加入汽车的战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先苹果后小米 手机大佬们为何纷纷想入局新能源造车?

当然,足够大的利益才是它们纷纷主动跨界试探的原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0%;而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全球智能手机在2016年达到销量巅峰,为14.7亿。但之后却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7年下降0.1%,2018年下降4%,2020年则下降5.9%,已经摸到天花板的手机厂商们自然不会放过"万亿蓝海"的新能源汽车。

总之,未来的汽车市场必然是群雄并起,传统车商、造车新势力、各类跨界车商都将在这一片战场厮杀。手机厂商能否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