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频繁上热搜的,不是双十一,也不是iPhone 12,而是美国大选。

从来没有哪一届大选吸引到了如此多的关注,更有甚者通宵达旦追更,特朗普VS拜登,成为这几天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而截止到发稿,最终的投票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并不妨碍我们吃瓜,要知道此次大选与汽车行业有相当大的瓜葛:其选举结果可能关乎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01关于汽车产业的分歧与一致

特朗普和拜登,两位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取向的候选人,但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他们也达成过高度一致:比如他们都支持《美墨加三国协议》,强化美国优先理念,以及提高汽车产量、增加就业。

但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问题以及环保问题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11月4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议,意味着美国将会放松原有排放标准,在美的车企也会减少排放税收。

但拜登则表示,一旦自己赢得了大选,就会在77天后入主白宫时宣布重新加入该协定。

这件事则可以反映出两人对待环保问题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甚至公开表示: "环境保护局这种机构简直就是个笑话,它是我们创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在今年4月的时候,特朗普政府宣布采用新的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26年每年提高1.5%的燃油效率,而不是之前有奥巴马提出的5%。

而在更早,特朗普政府甚至提议取消针对电动车的联邦税收优惠政策来为美国政府节省开支。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特朗普表示自己是电动汽车的忠实簇拥者,以及与马斯克私交甚好,但从实际的行动上来看,特朗普明显是更偏向传统燃油车。

反观拜登,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条道路上,走的就坚决得多了,至少从目前公开表露的消息来看是这样。

拜登希望划拨2万亿美元用于解决气候问题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议在十年内投资1.7万亿美元用于该目的,新计划的目标是在2035年前将发电厂的排放量减少到零,让美国人使用电力汽车和环保公共交通工具,维修道路、桥梁等其它设施。

同时还提出将在全美范围内新增50万个电动车充电站,恢复全部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向将燃油车换购为美国产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现金代金券,并加快对电池技术的研究以支持国内自主生产。

显然,拜登看上去更像一个环保主义者。

02 关于贸易政策

自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就成为其"治国利器",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威胁将对欧洲产进口乘用车征收25%的关税,还特地强调要以新的关税打击德国汽车行业,美名曰保护美国本地车企。

但提高关税始终具有两面性,在保护了美国本地企业的同时,也相应拉高了生产成本。

所以早在2018年6月,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先后向特朗普政府发出警告:如果对进口汽车、进口零部件广泛征收关税,公司将付出几十亿元的高额成本。

若是特朗普连任成功,继续在关税上做文章,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逆全球化发展还将继续下去,对于汽车这种产业链遍布全球的产业来说,打击尤为巨大。

拜登相比特朗普政府,更折中一点,它追求一个谈判,若是谈判顺利,他可能会重新审视现有的关税,并与盟友合作,甚至消除部分汽车和零部件关税威胁。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于特朗普斩钉截铁的态度而言,拜登的当选,是更多美国企业所期望的。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拜登的当选更有利于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更加严格的排放政策,也会加速全球新能源化的进程。至于对中国市场有何影响,目前来看很难预测,但参考两人一直对中国强硬的态度,中国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可能性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