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车型17万,新Model S提速2秒,特斯拉极限在哪?
原创/方迪楠
主编/孟笑宇
今天凌晨,特斯拉举办了股东大会以及万众瞩的电池日,有点类似苹果那样的发布会,好了话不多说,赶紧来看看老马又放了哪些大招?
最近特斯拉的销量和未来规划怎样?
首先股东大会部分,就是所谓的财务报告以及给各位股东画大饼的时间。
销量方面,特斯拉已连续4个季度实现GAAP的盈利,2019年特斯拉车辆交付量增长了50%,去年发布的Cybertruck(参数|询价)已经收到了超过60万辆订单。
2020年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但是交付量也有30%-40%的增长。其中二季度所交付的电动汽车中,29684辆是产自上海超级工厂,占到了该季特斯拉电动汽车交付量的32.6%,接近三分之一,所以咱们中国市场的潜力有多么大,大家应该知道了。
销量很棒,包包也就很股,就要开始画饼了,想要延续这股势头,就得盖更多工厂,老马就说,在不久以后,在全球每个大洲都能有特斯拉工厂。
目前,特斯拉在美国已经有了两个工厂,欧洲的柏林工厂也在紧锣密鼓的建造中,未来特斯拉还希望在澳洲也能建立起工厂。
当然,老马还特别提点了在上海的中国工厂,去年上海团队在15个月内建起了工厂,他特别满意,并且特斯拉还是中国唯一一个100%外资的汽车公司,福利多多,所以他对中国市场付出重望,期待上海工厂能实现100万辆/年的产量目标。
在配套系统方面,老马称将加大和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等供应商合作,将加大对电池产品的采购力度,以及和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来控制成本。
电池日发布了哪些创新技术?
接下来是发布会的重磅内容,关于电池方面的创新,如果你是化学文盲实力劝退。
常识告诉我们纯电动车的电池包主要由电芯构成,就是你平时看到那种一节一节的,而目前常用的只有1865和2170两种尺寸(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两位数是长度,单位为毫米)。
当然电芯尺寸越大,能量密度越高,电车续航里程更长,但是能量密度越高发热就越难控制,而电池中的极耳则为电池发热的主要部件。
所以这次电池日上,特斯拉就发布了采用无极耳技术的全新4680电芯,没有了电池主要发热部件,电池的内阻也相继减少,更高密度的电芯成为可能。据官方所述,4680电芯将比以往的电芯有着高达5倍的能量密度,功率提升6倍,续航能力提升16%。
这样看来续航里程是上去了,但是目前新能源车的最大缺憾就是贵,换句话说是电池贵,用户买块新电池相当于换台新车了。
所以老马就表示,为了降低电池的成本,他们会采用储能效果更好的硅,将使用新的生硅材料来大规模制作电池,只需1美元/千瓦时的制造成本,并提高20%的续航里程。
电池正极材料也是方面,他们将从“钴”车型转向“镍”车型,推出无钴电池,因为镍的能量密度最高、成本最低,如果最大限度地利用镍,相比于用钴,能把价格砍掉50%。
除开电池材料的应用,特斯拉还将封装技术、底盘车架等等进行改进。打个比方,特斯拉会进一步减少4680电芯电池包的结构件,让电池包更靠近车辆中心,成为车辆主体结构件,这样车辆结构会减重10%,减少了约370个零件,续航里程也提升了,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工艺有些相似。
如果上述的这些生产和化工方面的所有创新都得以应用的话,特斯拉的电池续航能力将提高54%(续航里程约1000公里,根据目前长续航加成54%计算),成本将下降56%,可能意味着未来电动汽车的价格与燃油汽车相当。
而成本的降低,马斯克的愿望之一“每个人都可负担起的电动车”将成为现实,所以他现场宣布,大约3年后有信心能制造出一款售价25000美元、续航>520km的车型上,并采用以上新技术。
最后,算是新增了车型,比现有Model S(参数|询价) Performance高性能版更强的Model S Plaid车型发布,车辆总功率达1100马力,0-96km/h的加速时间小于2秒,极速可达322km/h,EPA续航里程为837km。新车海外已可以下单,2021年开启交付。
总体看下来,此次“电池日”比较符合预期,更大的圆柱直径、干法电极等等都是宁德时代、LG等的研发范畴,并没有夸大其词的吹捧技术。
但并未提及大众期盼已久的百万英里电池、无钴、固态、预锂化等较大的创新方案,只能算得上生产制造工艺环节的创新,在核心的电化学体系上并没有颠覆性的创新,所以特斯拉22日盘后股价大跌超5%。
尽管马斯克勾勒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可业内不太看好,觉得特斯拉“电池日”一系列美好设想要实现并不容易,那大家觉得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