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整车年产能达57万台并包含发动机工厂的“超级工厂”,能拥有独立的工作室、组员、实验室、教室和锦旗,你能想到这是属于数位“技工”的排面吗?在参观上汽临港工厂的过程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家工厂的“人间烟火”气息——自主品牌汽车工厂近年疯狂“上设备”、“上标准”是比较普遍的,毕竟销量增长带来的资金储备日渐雄厚,但上汽临港工厂作为上汽工厂“四大金刚”之首,给参观者带来的好感却更为丰富——与很多地皮面积、车间面积“奢华”的新工厂相比,这家工厂的总装线布局更紧密,运行效率更高,并且整座工厂很容易让参观者感受到在工艺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受到人的力量。

镜头1:发动机安装

以往参观工厂,秩序性很强,一个工人一个位,不容易感受到生产的快乐。但在上汽临港工厂里,工人的脚步、肩膀的动作都更放松、更自然,有时候还像在家里工作,工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作业的环节也比较多,这家工厂的人文气息更强。

镜头2:名技师的“排面”

作为上汽历史最悠久的工厂之一,这座工厂“聚集”着不少勤于钻研、擅长解决问题的“国宝级”技师,也诞生了数个国家级技师工作室。我们在参观工作室时,充分感受到技术(以及拥有技术的人)在这家工厂受到的尊重。

一座工厂的灵魂应该是什么?

汽车行业的光环、镁光灯下的曝光机会通常给了销售(财力)和研发,而三驾马车之一的工厂尤其是工人却常常隐于幕后。但生产体系有多重要,我举三例——第一,几乎半数的汽车主机厂高管都是从生产体系干上来的,现任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如此,国内很多汽车品牌也是如此;第二,特斯拉销量增速几乎完全取决于产能提升速度,这就是工厂发展速度牵制了销量;第三,也是本篇文章着重要讲的,就是今天国产车中的精品车型为什么不容易出毛病——这其中就归功于中国汽车工厂的进步,其现代化程度与世界同步、甚至全新投建的工厂还有一定的领先和超前,而尊重标准、尊重技术、尊重工人,则让类似荣威RX5 MAX(参数|询价)这样的旗舰产品做出了“超越合资直抵豪华”的品质感,就更别说同在上海的特斯拉了。

提及上汽乘用车的产品品质,我们仅从荣威RX5(参数|询价)、RX5 MAX到RX5 PLUS,就能捕捉到品质感的提升。这三款车型都产自于上汽临港工厂,我们在参观过程中也到见到了它们的生产过程。比如在最新车型荣威RX5 PLUS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其双色车身的创新所带来的品质感提升。而我们参观生产线时发现,双色车身的排产比例非常高,但实际上必须是顶配车型或高配车型加2000元购买选装包才能有双色车身——这就意味着上汽很牛的把这款车的顶配、高配车型卖得更好,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事实上也正是受益于品质的提升,上汽乘用车从2016年的年销量突破30万辆到2019年的70万辆规模,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而这背后,高质量工厂体系的搭建是对车型矩阵扩大、产品力升级和销量扩张的重要保障。

当前,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已建成上海临港、南京浦口、河南郑州、福建宁德四大生产基地,生产制造标准和检验标准都参照大众、通用等全球汽车巨头的标准建立,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上,水准比肩甚至超越合资品牌。

有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自主品牌能在10万出头的车型上既提供精美的内饰又能提供丰富的配置?成本从哪里去降?事实上这与工厂的生产过程也有很大关系——工厂本身在生产环节中就有自身的进化,过程中能挖掘巨大的节约成本潜力,这也是现代化汽车生产工厂之所以那么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上汽四大工厂里的宁德工厂,去年8月投产以来已经实现“质量缺陷降低36%”,我们可以试着算算,仅减少的召回和返厂就能节约多少成本浪费,以及为消费者后期维修带来的烦恼?

驾仕结语:

这一轮中国品牌的迅猛发展,以“全面对标合资”被消费者感知作为开端,这背后,从研发来看是设计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而工厂的提升却是内功,是光鲜背后更为激烈的战场,既有动辄耗资百亿规模的“军备竞赛”,又有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在海外品牌方面,主要车企联盟、合并不断,努力降本增效;而中国品牌在竞争中,也日趋呈现“大者更强”的趋势,销量日益向头部集中。

“强壮”的工厂体系,一定是保证竞争中做大做强的关键。中国品牌工厂当下的重任也已经不止于产能和效率。从硬件上追求全球一流,从品质上向德系、日系看齐,中国品牌的雄心和目标,一定是志在全球。

文|密斯特张

图|作者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