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从日产e.dams车队夺得FE电动方程式2019-2020赛季亚军引发的一场,关于全球电气化技术浪潮的思考。

8月18日,日产汽车发布消息称,作为首个参加FE电动方程式比赛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经过历时9个月,11站的赛程角逐,日产最终以167个车队总积分的成绩斩获ABB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2019-2020赛季亚军。

在参赛过程中,日产汽车共赢得1次分站赛冠军,5次登上领奖台,2次夺得杆位。

成绩卓然。但相信,更让人无法忽视的,还是其所依托的日产汽车在新能源技术层面上的实力储备和竞争优势,其中就包括e-POWER智充电动技术。近日,我们也了解到,日产正在加速推进e-POWER关键动力总成国产化,国产化完成后,轩逸(参数|询价)将成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

e-POWER的求同存异

拥有七十余年纯电历史,二十五年电池研发经验,对于电动化技术的研发方向,日产汽车也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既要符合大时代趋势,立足于绿色环保的基本出发点,又要在千篇一律的市场之中找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虽然是由内燃机与发电机组合而成,但事实上,对于e-POWER技术的定位,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混合动力。因为相比于丰田的THS、本田的i-MMD系统,日产的e-POWER系统并不是通过“油+电”驱动车轮,而是通过“油发电”。

换句话说,在日产e-POWER系统的运作原理中,内燃机并不直接参与驱动环节,而是通过为发电机发电,再由发电机为电机输入电流,进而带动整车驱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电力传输环节之中,电池包的容量并不大,其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为车辆电力“备份”的作用。

如此一来,整车的研发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同时整个系统不再仅仅依靠于电池蓄能。这也就是说,整车不再因续航里程而受制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问题以及充电焦虑都将因此得到解决。因此,也可以说e-POWER的工作原理更类似于当前市场上的增程式电动模式。

不过,如果细分来看,e-POWER与传统的增程式模式也有着细微不同。以理想汽车为例,理想ONE(参数|询价)作为理想汽车旗下的一款大型SUV,其重心更多的放在了整车的续航里程和整体性能,而e-POWER则更多注重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动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来降低后期的各项成本。换句话说,e-POWER技术更适用于小型车。

全员向电气化转型

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将全球车市拉回至同一起跑线。如今,伴随着电动化技术愈发成熟,大大小小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加速向电气化转型,以提前抢滩。

在此情况下,全球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也愈发多元,大力向电气化方向迈进的日产也仅仅只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全球,如今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乏巨头企业,而他们布局电气化的重心市场就在中国市场。

其中就包括通用汽车。就在前不久,通用美国沃伦全球技术中心就与上海泛亚技术中心展开了一场“穹顶对话”。在这场对话之中,通用汽车规划,在电气化方面,未来五年在中国推出的新车型中,将有超过40%的车型为新能源车,而这些新能源车将全部实现国产,其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将从本土采购。

为实现这一愿景,在技术层面,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以及全新Ultium电池系统是关键。据介绍,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的灵活性非常突出,可覆盖全尺寸皮卡、SUV、MPV、轿车以及以Cruise Origin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车辆,品牌可覆盖悍马、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多个通用体系品牌。

而Ultium电池系统同样至关重要。作为一套高度模块化电池系统,Ultium电池系统可兼容不同包转变、尺寸、容量的电芯。根据不同车身类别的车型,电芯可进行水平或垂直排布。电池包也可通过改变或扩容电池模组,升级电池技术与配方。在电池容量上,该电池系统还可实现从50kW到200kW。

从通用汽车在电气化全产品链上的布局,就足以看出其向电气化转型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用,今年以来,全球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按下了电气化发展的加速键,其中包括大众汽车集团、丰田汽车等国际一线汽车制造商。

在其对应的电气化战略之中,电池技术/研发投入/电池工厂……似乎已经基本成为支撑其转型的标配,但为了在这场新革命的洗牌之中立足,其各自也已经有了独门“武器”。

红点观察:伴随着电气化节奏的加快,各大主流汽车制造商也在面向日趋复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以做好应对准备。

日产的e-POWER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而通用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以及Ultium电池系统在降低后期成本的同时,也为产品扩容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以及更高的品质标准。

当这些技术产品不断走向成熟化,市场也将随之被推向更有秩序、更有条理的发展节奏之中。届时,产品技术的“百花齐放”,也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可以确定的是,全民电气化时代也将快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