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的200亿美元,和一个确定的未来

与大屏幕所在同样的场地,2017年9月15日,玛丽在台上为上汽通用销量突破1500万台致辞。而正是在上周,这个销量数字,已经正式宣告突破了2000万台。
“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通用加快了对于电动化的布局和投资,投入了200亿美金,来对通用本身就已经占有优势的电动化战略进一步加码。”玛丽·博拉说。疫情或许使通用抑或是整个行业在现有汽车销量上看起来有所影响,但在此期间,通用反而是加快了步伐。
对于通用下一步前瞻布局的关注焦点,我认为应该聚焦在四个地方:
Ultium电池平台、车联网技术和智能科技配置、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及商业化、与电气化匹配的新一代设计理念。

▲Ultium电池平台的四驱车型,可以看到电池包很薄,除了有助于增加性能,更有利于内部空间的优化。
几个确定的时间节点和观点,印证了通用对于这一局的势在必得:
1、 通用有信心在第一批Ultium电池平台车型上即实现盈利;
2、2022年,凯迪拉克全系搭载5G,别克和雪佛兰多款车型将搭载;
3、2022年,凯迪拉克全系搭载全新曲面屏;
4、2023年,通用大部分车型应用全新一代电子架构;
5、2021年,CT4、CT5和凯雷德(参数|询价)均会搭载目前在CT6高配上搭载的Super Cruise驾驶辅助系统,这套系统会在别克、雪佛兰车型上逐步推广;
6、2023年,通用旗下不低于22款车型搭载Super Cruise;
7、今年下半年,通用旗下首款支持V2X的GL8就会推向市场;
8、三大品牌新一代设计理念都已亮相;
除了已经亮相的战略级产品凯迪拉克LYRIQ,别克和雪佛兰下一代电动产品的设计也在前瞻科技日进行了展示,只是尚未到面向公众的时间,影像资料不能予以公布。
一切都说明,通用已经准备好了。
传统大厂和新造车企业有一点很大的不同是,新生代可以畅想未来,但大厂不能信口开河,尤其是在前瞻技术层面传统大厂偏于保守,尚在验证期间的新技术绝不予以公布。

而从验证周期来说,通用仅仅对于Ultium电池的测试周期,我所了解到的内部消息是“国标的十倍”。
正因为“全新”,所以倍加慎重;而正因为“全新”,通用一出手,那就是确定性的“稳”和“有”。
发布会上,一个频繁出现的名词是“成本”,通用在诸多层面,对于Ultium电池这一新技术的成本优势有强大信心。和LG Chem合资建立电芯工厂只是一个例证,通用对多个电池团队都进行了投资,有多个团队致力于开发无钴电极、固态电解质和超快充电等技术,正如始终坚持自己研发变速器那样,通用从开发之初就致力于在核心技术上不受供应体系的制约。包括电机制造方面,通用一样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

最为核心的全新一代Ultium电池平台,毫无疑问是“王炸”级别的存在。前瞻技术发布会的现场,我见到了Ultium电池和电芯的实体。它分为软包和硬包两种,尺寸极为多变,尤其是软包,外观上看像是一条长方形带独立包装的薄饼干。也正因为尺寸上灵活多变的特性,通用可以将其灵活排布在不同的车型平台——从全尺寸皮卡到各级别SUV/轿车再到高性能跑车,Ultium电池平台可以全部覆盖。
目前,通用旗下所有燃油车型拥有超过500种传统动力组合,在应用了Ultium电池平台之后,未来全系电动车型只需要19种电驱组合。50到200千瓦时电池包、175到746千瓦的动力输出、最快3秒百公里加速及多种驱动模式。
全都可以有。
简单粗暴地打个比喻:当其他车企还在一款一款或是像传统内燃机那样一个平台一个平台推出新品的时候,在通用的时间线上,是一整批一整批地推出电动车型。
目前来看,首款Ultium电池平台上的新车自然是凯迪拉克LYRIQ——即使它目前还被称为概念车,但内部消息是已经无限接近于量产,尤其是在超清曲面大屏和电池系统方面;而紧随其后的应该是电动悍马。

意图非常明显:将最好的平台匹配在最好的品牌上,SUV旗舰产品和皮卡旗舰产品,对应了两大市场的主流高端需求。而这一切不是做做样子,因为当旗舰产品面市之后,紧随其后的是“一大波”平台化、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
现在的悬念只剩下:凯迪拉克LYRIQ预计上市的时间是在2022年,这个节奏会提前么?
驾仕总结:
电动技术走到当下,我对“成本”两个字特别敏感。通用反复提及“成本”,在我眼里是对强大制造体系、对体系把控能力的无形炫耀。而这些加上2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我认为对于赛道上竞争者的打击是异常残酷的。
且不说是不是每个车企都能砸出200亿美元,就说新造车企业的200亿,和通用花出去的200亿,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否均等?在强大的人才、技术、甚至管理能力的储备之下,通用透露的信息在我眼里就是:
我比你的技术和性能好,而且还比你便宜。

好产品倘若没有好价格,是无法对于主流市场形成实质上的影响力的,特斯拉在中国国产之后,Model 3(参数|询价)瞬间月销量破万,就是价格优势的体现。通用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并且会坚定地把成本优势体现在实际产品上,以给予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极大的想象力。
正如我那天在7月份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解读中的最后一句话:
大幕缓缓拉开的时候,我们终会看得到:谁才是台上主角,谁会被抛弃在幕后的黑暗之中。
文|赵小查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