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至上 事实证明造车新势力的最大对手并非特斯拉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外资车企入局等多重冲击,今年上半年是汽车行业最难熬的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4月开始国内汽车市场逐步回暖,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并未止住销量下滑的颓势,让身处该市场的两大阵营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压力倍增。
造车底蕴更深厚的传统车企尚能顶住压力,但相比传统车企,底子比较薄的造车新势力处境更加艰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造车新势力的融资之路越来越困难,随着外资品牌逐渐进入国内市场,使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始终在融资之路上行走的造车新势力几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而体现一个造车企业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数据便是销量。从1-5月具体销量来看,以威马、蔚来、小鹏和合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挥。而作为最后进行交付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也成功挤入第一梯队。
细分来看,蔚来汽车今年1-5月累计销量破万,达到10,324辆,继续担当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蔚来品牌5月份的新车交付量为3436辆,创品牌月度交付记录,且5月交付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同比涨幅为215.5%。
尽管其也经历过2019年一整年的至暗时刻,但蔚来汽车无论从销量、股价、还是市场认可度,都在用事实告诉外界,蔚来汽车已经挺过来了。虽然如此,但蔚来汽车仍存在众多痛点,未来的路仍任重道远。
排在第二名的是理想智造,虽然和蔚来汽车有差距,但是其还是以7775辆的销量,拿下了第二名。今年1-5月只有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销量在奇案辆以下,其中理想ONE(参数|询价)还拿下了国内插混车型第一,是除蔚来汽车外表现最稳健的车企之一。
小鹏汽车以4558辆的销量,位居第三。小鹏G3(参数|询价)已经受到市场认可,取得第三的成绩算是”“正常发挥”,随着小鹏P7(参数|询价)的上市,向更进军更加高端的中大型轿车市场,势必会在销量上更进一步。
威马汽车排名第四,其今年1-5月累计销量为4422辆。疫情过后的三、四、五月销量均实现环比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的主要销量省份既不是北上广也不是江浙沪,而是国内第一个宣布计划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海南省,威马旗下的车型相比其他品牌价格更加亲民,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威马汽车在国内众多造车新势力中是为数不多的有着主机厂资深经验,创始人沈晖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立下了汗马功劳。沈晖认为拥有自己的工厂和资质比尽早完成量产而不惜采用代工模式更加的重要,温州项目的落地遂了他的心愿,EX5也成功落地。
相比上述几个选手,合众新能源的表现则更加让人惊喜,今年1-5月合众新能源累计销量为3758辆,较去年同期上涨40.47%。2020年5月合众新能源销量中,哪吒N01(参数|询价)销量为984辆, 位居第一,较去年同期上涨21.78%。 哪吒U(参数|询价)以151辆的销量位居第二,本年累计销量达357辆。
从销量数据看出,疫情最为严重的二月确实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疫情得到缓解销量也实现稳步增长。今年3月哪吒U上市,挺进15万元紧凑级纯电SUV市场,体验店也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地,未来的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而以爱驰、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以较平缓的表现处在第二梯队,像奇点、天际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则依旧艰难。再往后如云度、电咖、国金等企业几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似乎活着已成为唯一目标。
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特斯拉会压缩造车新势力的市场。其实从来没有将竞争对手设定为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定位于一个美系豪华品牌,特斯拉Model3这样的30万级别车型,潜在的对手也是奥迪A4L(参数|询价)、奔驰C级(参数|询价)、宝马3系(参数|询价)这样的中型燃油轿车。国产特斯拉Model 3(参数|询价)能在开启交付之后,迅速销量过万,并且通过5月份的销量表明这种情况很可能将常态化,特斯拉没有将造车新势力们当成竞争对手。
对于车企而言,产品始终是根本,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打造的““互联网+纯电动”这样的新品类,就更需要让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造车新势力需要踏实做出好产品,把量做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活下去,而不仅仅是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过去的10年间,伴随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涌现出一大批造车新势力。造车是一项昂贵的烧钱的事情,缺钱几乎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要面对的难题,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造车无异于天方夜谭。
最初新势力们通过极具亮点的“PPT”或多或少都获得了一部分融资,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持续融资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企业的各项规划都不能按期落地的背景下,投资人更是失去了信心。
如果想要融资,只能看有没有传统主机厂对它们有兴趣,或者地方政府针对产业规划作出的投资。对于成立多年仍未推出产品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融资确实已经非常艰难了。截至目前,蔚来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威马融资230亿,小鹏融资168亿,理想融资111亿,可见资本方对于几家头部企业的认可。
红点观察:除几家头部企业外,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近来都遇到了融资瓶颈,一些企业从去年就在推进的某某轮融资,到现在也没有落地,进而引发资金链断裂、裁员、停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还出现了多位造车新势力高管离职的情况。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除了前5位还有一些机会之外,留给其他造车新势力厂商和品牌的机会真的不多了。